把生水轉化為可直接飲用的自來水,有賴於先進、嚴謹和複雜的水處理科技。對高度依賴水務科技的新加坡來說,這更能說明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
為提升國人的省水意識,打造全民省水文化,公用事業局下個月將啟動為期一年的公共宣傳教育活動,加深人們對本地水資源的認識。

公用局今年一改宣傳模式,於全年開展活動傳達節約用水信息,主題是「善用每滴水」。(公用局提供)
年輕人普遍認為水不難獲得
針對我國水供應和可持續性課題,公用局與民情聯繫組近期邀請公眾參與小組討論。結果顯示,國人普遍意識到水是一種稀缺資源,但水資源可持續性對他們而言並沒有很重要。這種想法在年輕國人中尤為明顯。
公用局在文告中說,年輕群體認為水資源短缺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因為水不難獲得;政府在過去幾十年內,致力實現水資源多樣化的能力,如新生水和海水淡化,也讓他們對本地水供感到有保障。
小組討論也發現,即使有人表示願意節約用水,當中也有好些人不懂得如何有效省水。
公用局總裁黃裕喜說:「我國地少人多,是個十分缺水的國家。我們每獲得一滴水,在處理和分配上所花的成本總會比上一次多。水是稀缺的,它在供應給人們使用前,須經過很多步驟,每一滴都不應被浪費。為了給予每個國人足夠用水,所有人都要善用每滴水。」
公用局今年一改活動模式,將在全年開展活動宣傳節約用水信息,主題正是「善用每滴水」(Make Every Drop Count)。
率先登場的是本周六(3月2日)在濱海堤壩舉行的新加坡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開幕儀式。
公用局配合今年的世界水日首次推出GoBlue4SG運動,與商家合作推出優惠,並在3月22日(星期五)於濱海堤壩舉辦首個夜間嘉年華。屆時,濱海堤壩、國家美術館、濱海花園和濱海灣金沙等20多座建築將點亮藍燈,讓整個濱海灣化為一片藍色海洋。
3月期間,公用局也將在購物商場和社區地點,舉辦超過64場路演活動,向公眾傳達省水好方法,鼓勵大家為此做出承諾。
為期一個月的周邊活動結束後,公用局將繼續加強社區宣傳力度,通過其他活動宣傳節約用水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