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行動黨新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左起為維文醫生(外交部長)、王乙康(教育部長)、英蘭妮(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教育部第二部長)、傅海燕(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尚穆根(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秘書長李顯龍總理、陳振聲(貿工部長)、顏金勇(衛生部長)、王瑞傑(財政部長)、馬善高(環境及水源部長)、黃志明(總理公署部長、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楊莉明(人力部長)、陳川仁(國會議長)以及黃永宏醫生(國防部長)。(聯合早報)
作者
沈澤瑋
本年度最具爆炸性的人民行動黨中委會選舉及幹部大會昨天舉行,執政黨高層大換血,從3G交棒給4G全速推進到第五檔。「儲君」人選仍無法一錘定音,但第四代黨領導層的雛形基本看清。
紅螞蟻先和大家過一遍昨天的要點。五個3G元老讓賢,退出中委。他們是黨主席許文遠、第一助理秘書長張志賢、第二助理秘書長尚達曼、副主席雅國博士,以及財政林瑞生。
新加坡的「政治局委員」

(曾慶祥製圖)
2000多名黨員昨天從19位候選人當中作出最後投選。根據人民行動黨官網發布的信息,12名最高得票者包括(排名不按票數):
李顯龍總理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
貿工部長陳振聲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
衛生部長顏金勇
財政部長王瑞傑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首次入中委)
總理公署部長兼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首次入中委)
教育部長王乙康
國會議長陳川仁
外交部長維文
國防部長黃永宏(增補)
人力部長楊莉明(增補)
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體制來做對比,這14個人就是政治局委員,其中的七個核心成員就是政治局常委。
根據《海峽時報》上周六報道,七名核心成員就是名單中的前七人:李顯龍、尚穆根、陳振聲、傅海燕、顏金勇、王瑞傑、馬善高。他們將分別擔任秘書長、助理秘書長、主席、副主席、財政、副財政等七個重要黨職。
昨天的中委會選舉只選了人,還沒有決定黨職。等到新中委第一次會議接班態勢將更明朗,尤其是重要的助理秘書長職務,哪個4G團隊成員坐上這個位子,哪位相信就是萬里挑一的「儲君」。
有心急的網留意到,雖然中委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但照片的站位似乎有些玄機。
從照片看大勢?「站位論」不靠譜
昨天在台上站在李總理左右的是尚穆根和陳振聲。這是否說明,正如《海峽時報》之前所引述的消息,兩名副秘書長據傳就是尚大人和陳部長呢?
尚部長歲數明顯比陳部長大,如果這個「站位論」成立,那「儲君」就是以一聲「kee chiu」引人側目的陳振聲啦。也就是說,下一輪內閣調整,尚穆根和陳振聲任副總理的可能性很大。作為3G老臣子,近來頻頻高調談政治及打假新聞的尚部長就是負責扮演護駕門神的角色。
真的是這樣嗎?紅螞蟻咬出了人民行動黨2016年和2014年幹部大會的照片,看看那時候中委的站位和後來安排的黨職是否吻合。
2016年是這樣的:

(聯合早報)
總理左邊是張志賢、右邊是許文遠。尚達曼和總理之間,隔著個許文遠。但是,許文遠並不是助理秘書長,尚達曼才是助理秘書長。許文遠是黨主席。
2014年的站位是:

(聯合早報)
站在總理左右兩旁的是雅國和許文遠。張志賢和總理之間隔著雅國,尚達曼和總理之間隔著許文遠。但是呢,站在總理左右兩旁的許文遠和雅國並不是助理秘書長,他們分別是正副主席,站得離總理較遠得張志賢和尚達曼才是第一和第二助理秘書長。
所以說,這個「站位論」站不住腳。
總理接班人從「三選一」變「二選一」 王乙康有點懸
可以肯定的是,三位總理接班人選領跑者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都憑票選進入中委,說明這三人還繼續領跑。尤其是陳振聲和王瑞傑,兩人資歷比王乙康深,從2012年起就入選中委會。秘書長一職鐵定由李顯龍總理續任,王瑞傑、陳振聲兩人誰是助理秘書長備受關注。
如果兩人同時擔任助理秘書長,那按慣例,排名第一的助理秘長書將占優勢。無論如何,即便「儲君」還是難產,這場競逐賽將從「三選一」變「二選一」。

(左起)王瑞傑、陳振聲、王乙康。(謝靜怡製圖)
王乙康在2011年角逐阿裕尼集選區失敗,要到2015年才步入政壇。他起步較慢,但後勁十足,上一次是靠增補,這次是靠票選進入,說明這位教育部長潛能很大,迅速爭得黨內支持。
不過,據《今日報》今晚報道,有行動黨幹部透露,王乙康不在黨中委的七人核心名單中,他在總理接班人角逐賽中已經出局了。王乙康則回應說,只想專注地把現有工作做好。他說:「我只想做一個好的教育部長,有很多東西需要做。就集中把它做好吧。」
如果同齡的陳振聲是4G「真命天子」,那王乙康的仕途未來相信只能止步於副總理,但如果比他大近十歲的王瑞傑從李顯龍手中接過棒子,那不排除王乙康在王瑞傑之後任總理。
從某個角度看,王乙康仕途的頂端可以去到哪裡,就取決於誰接李顯龍總理的班。大王接,小王還有機會;小陳接,小王恐與大位擦肩而過。
有意思的是,中委選舉過後,「雙王一陳」中,只有王乙康在面簿上發表感言,其他兩位都靜悄悄的。王乙康除了感謝黨員和所管轄選區的基層外,也感謝五位前輩讓賢,讓他得以有機會當選中委,並表示「我們的團隊會團結一致,繼續受惠於你們的指引和教導」。

女將傅海燕江湖地位最牢靠
以女部長而言,資歷較深的傅海燕江湖地位最牢靠。根據《海峽時報》的報道,她是七名骨幹中委中唯一的女性。另一位女將英蘭妮第一次入選中委,看來黨內人緣不錯,相信在4G全面接棒之後,她的法律經驗和基層經驗都會獲得重用。

(左起)英蘭妮、傅海燕、楊莉明。(曾慶祥製圖)
反而是人力部長楊莉明沒有突破,上次靠增補拿到中委入門券,這次也一樣。是「小空間說」帶衰嗎?楊部長為了鼓勵生育,曾說「你不需要大空間做愛」,但仕途要發光就必須有「大空間」。
中委會裡唯一的馬來議員馬善高明顯就是接雅國的班,相信他也和雅國一樣,將進入核心七人組。顏金勇的實幹風格和許文遠有點類似,處事不特別高調,發言也不一定特別生動,但能夠應對棘手的公共服務問題。可見坊間耳語說,顏金勇和馬善高有可能分別接替許文遠和雅國,擔任黨主席和副主席一職,這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失意者——黃循財
在4G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失意者——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

黃循財在國會發言。(gov.sg)
還記得今年年頭,那16個「好男好女」簽署的聯合聲明,表明將團結一致選出一位領導人嗎?除了年紀偏大的易華仁外,黃循財是這16人當中,唯一沒有進入中委會的正部長。
紅螞蟻翻查了一下,45歲的黃循財自2011年踏入政壇以來,從未高票當選中委,只在2012年靠增補進入,之後就一直與中委絕緣。接下來還有一次增補機會,他能搭上這一輪的末班車嗎?
與他同期的陳振聲、王瑞傑、楊莉明、英蘭妮都進入中委了,比他晚四年參政的王乙康也反超了,黃循財明顯落後。是因為國家發展部的問題如組屋99年屋契比較棘手,所以難獲黨內支持嗎? 在4G領導團隊中,黃循財未來的角色還繼續吃重嗎?
意外當選者——陳川仁
另一個讓人感意外的是陳川仁。他去年轉換跑道,從內閣部長改當國會議長之後,確定已經從總理接班人的角逐賽中掉隊,一度被認為仕途看淡。但這一次卻票選入中委,說明他仍是被器重的4G團隊要員之一。

國會議長陳川仁。(海峽時報)
陳川仁在面簿上經常展現親民和輕鬆的一面,或許在與民眾溝通、網絡宣傳及解釋政策方面能出些力。特別是總理已經強調,要黨員「走入基層,了解民情,加強與人民的互信和關係,為黨全力以赴」。
4G挑大樑3G輔佐 首個大考:下一屆大選
14人當中,第三代占了五人(李顯龍、尚穆根、顏金勇、維文、黃永宏), 第四代占九人,可以說是人民行動黨徹底大換血,距離代際交接的終點「只差最後一哩路」。
這段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沒錯,就是迎接下一屆選舉的挑戰。

人民行動黨昨天(11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舉行中委會選舉及幹部大會,李顯龍總理在會上發表演講。(海峽時報)
按李顯龍總理的說法,下一屆全國大選對行動黨來說,「將是新一輪的考驗,新一次的考試」。
下一屆大選確實是非常重大的一次考驗,不只因為4G要挑大樑。這是「後李光耀」時代的第二個選舉,但在真正意義上,這才是沒有「李光耀效應」助選的「後李光耀」時代的第一個選舉。為什麼這麼說?
2015年那場大選行動黨贏得很漂亮,拿下69.9%的支持票,這其中不乏SG50和李光耀逝世所帶來的凝聚民心的效應。明年慶祝開埠200年活動估計可以複製國家獨立50周年的歡慶氛圍,但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的效應只能是一次性的,來屆選舉不會再有。
下一屆選舉最多只有兩年時間準備,行動黨背水一戰,就如總理所說的必須「贏得令人信服」,否則很可能打亂整盤棋。選戰結果不只影響總理接班人選,也影響4G團隊的整體士氣和執政之路。如果贏得難看,4G領導一起步就跌倒,執政威信受到質疑,要如何帶領國家長遠穩定地走下去?
對4G而言,最大的一劑強心針當然就是行動黨不只不再丟失議席,反而拿回丟失近30年的後港單選區和在2011年遭遇滑鐵盧的阿裕尼集選區,但估計很難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