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望子成龍」一直是家長們的最大心愿。同樣的,新加坡家長的眼也是如此,在精英治國的方略下,新加坡的家長更「Kia Su」(怕輸)。
新加坡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讓很多家長都坐不住了。下面我們先來來看看改革的內容。
取消考試:
1、新加坡小學一、二年級將取消所有學校考試;
2、三年內,小學三、五年級和國中一、三年級的學生也將逐步免除年中測試。
去除成績單內容:

(*圖片來源於網絡*)
1、班級和年級排名
2、班級和年級平均分數
3、同屆學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4、在不及格科目的分數下畫線或標紅色
5、標明整體成績及格/不及格
6、每科平均積分
7、總分
8、中學低年級學生成績冊上的L1R5、L1R4、EMB3(包括英文、數學等成績最好的三個科目)、EMB1等成績
家長反對的呼聲:

面對教育改革很多家長的心情是這樣的
「少了考試和測驗,拿什麼來評估自己的孩子在校學習的情況。」
「沒有考試考試排名,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level,連自己一年的平均分和總分也不知道,學什麼?」
「你家如果是富貴,免考你將永遠富貴,寒門永遠是寒門了」
「學校減負了,把學業壓力轉移到校外」
此次的改革目的正是要消除教育的弊端
1、消除「分數至上」的病態觀念,更重視學生品德素質的考核。
2、注重建立學生信心和求知慾。
3、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推行終身教育。
1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認為目前學校的考試和測驗也許太多,出現「不平衡情況」。這個不平衡可能是知識與品德教育之間的失衡,也可能是頭腦與身體之間的失衡。

對於剛進入校門的小學生,學校應專注於建立學生的信心和求知慾望,而不是注重成績。沒有考試後,取而代之的將是教師對學生品德和價值觀等的評估。
2
弱化用以數字標準衡量學生課業水平,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教師會用「表現評價」來取代分數;而剩下的年級,儘管仍有考試,也被鼓勵不與他人做比較,而著重於自身的進步。
取消小數點的這個細節也值得注意。教育部認為,在分數至上的系統之中,學生和家長拘泥於成績上微小的差距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3
「為了應對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所帶來的挑戰,我們的學生需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育部在發布會上表示,他們希望學生能從學習的行為本身獲得喜悅和更強的動力。
4
取消年中考試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掌握新科目,適應更繁重的課業要求。老師也可以有更多時間輔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希望新加坡中小學評估體系的調整,能改變新加坡過分注重考試的風氣,在應試教育和學習樂趣之間取得平衡。
繁重的課業,頻繁的考試,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採用靈活、輕鬆的教學方式,減輕考試對孩子造成的壓力,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學校需要擔當的職責不應該是灌輸者,而是引導者。學校需要引導孩子如何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進入大學、走向社會。
現在的科技發展迅速,不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很容易被時代淘汰。並且隨著AI技術的發展,未來不需要過多腦力思考的工作將被機器人所替代,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取消考試、取消排名等一系列舉措,並不同於國內的減負,而是實現減壓。對於新時期的孩子,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更複雜,更多元,減負是對教育的不負責,真正需要給孩子的減輕的是壓力。
教育不應該是孩子背後的鞭子,逼著孩子往高處趕。而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教會孩子如何在學習中尋找樂趣,讓孩子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保持學習的習慣,終身學習。
在教育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家長的立場非常重要,所以家長們必須先理解改革真正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