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市條件及程序

2019年08月31日   •   2萬次閱讀

一、主板的上市條件

(一)最低公眾持股數量和業務記錄

1、至少 1000 名股東持有公司股份的 25%,如果市值大於 3 億,股東的持股比例可以降低至 10%。

2、可選擇三年的業務記錄或無業務記錄。

(二)最低市值

8000 萬新幣或無最低市值要求。

(三)盈利要求

1、過去三年的稅前利潤累計 750 萬新幣(合 RMB3750 萬元),每年至少100 萬新幣(合RMB500 萬元)。

2、或過去一至二年的稅前利潤累計 1000 萬新幣(合 RMB5000 萬元)。

3、或三年中任何一年稅前利潤不少於 2000 萬新幣且有形資產價值不少於 5000 萬新幣。

4、或無盈利要求。

(四)上市企業類型

吸引國內外優質公司上市,尋找國際夥伴,開放市場引入國外券商。

(五)採用會計準則

新加坡或國際或美國公認的會計原則。

(六)公司註冊和業務地點

自由選擇註冊地點,無須在新加坡有實質的業務運營。

(七)公司經營業務信息披露規定

如果公司計劃向公眾募股,該公司必須向社會公布招股說明書;如果公司已經擁有足夠的合適股東,並且有足夠的資本,無需向公眾募集股份,該公司必須準備一份與招股說明書類似的通告交給交易所,備公眾查詢。

二、創業板的上市條件

1、無需最低註冊資本;

2、有三年或以上連續、活躍的經營紀錄,並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會計師報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見,有效期為 6 個月;

3、公眾持股至少為 50 萬股或發行繳足股本的 15%(以高者為準),至少 500 個公眾股東;

4、所持業務在新加坡的公司,須有兩名獨立董事;業務不在新加坡的控股公司,須有兩名常住新加坡的獨立董事,一位全職在新加坡的執行董事,並且每季開一次會議。

三、上市的程序

1.委任 OS 安排的新加坡律師、會計師、金融顧問對公司進行初步分析,看看俱不俱備上市資格。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並將這部份的費用合併入後期工作費用里。

2.OS 安排上市經理。上市經理是新加坡交易所批准的上市項目總經辦,他們都是券商或投資銀行。上市經理的決定非常關鍵,如沒有一個上市經理願接,上市就沒門。

3.上市經理覺得可行,就與律師、會計師一起做個更詳細的公司分析,並將資料處理編成上市申請書報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交易所答覆,答覆共有三種:

a.不批,公司可以重新申請,但需針對不批理由進行改組,前題是上市經理對公司還有信心;

b.有條件批准 ( 非常可能 ) ,公司要滿足條件後再報新加坡交易所;

c.無條件批准。

· 當交易所無條件批准或確認條件滿足後,上市經理會安排招股書與其他手續工作如財務與帳目審計、產業評估、法律評估、包銷商等,這些工作也可以在之前就開始。

· 之後,上市經理會安排公開招股工作。

一般上市過程需要四到八個月。提交上市申請時,可以先與新加坡交易所聯繫,且預先解決問題。

前期與新加坡交易所聯繫且解決問題

- 21 天 呈上申請,交易所審核

0 天 呈上招股書

14 天 呈上招股書補充

21 天 公司股票上市

28 天 上市過程結束

注意:上市前期工作時間會因種種因素加長。幾時上市也要看股市情況。

四、上市的成本

據有關資料,新加坡的融資成本約為 3%到 10%,新加坡沒有申請數量的限制,可以同時提交。拿到「無異函」之後,到股票交易所去申請、審批,只需一個月,前後共有最少 6 個月時間就可以上市了(不包括前期初審時間)。

五、上市後的管理

1.融到的資金如何進入公司和如何使用?

融到的資金將由券商直接打入新加坡公司的帳戶,一般新加坡上市公司會把絕大部分匯入國內,按照招股書中披露的資金募集資金用途來安排使用。

2.境外上市公司的辦公場所、人員設置、要求、招聘、薪酬、業務等

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辦公場所沒有要求,但為了方便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和交易所的溝通,一般都會由新加坡律師安排一個小型辦公場所和一位負責聯絡的秘書,上市公司還會聘用一位新加坡籍財務總監,主要負責按時出具財務報表及和交易所及投資人的溝通。秘書的薪酬較低,為每月 2-3 千新幣,財務總監的薪酬取決於個人資歷,和中國本土的相當規模外資企業的財務總監薪酬相差不大。

3. 上市後的重大決策還是由上市前公司原股東掌握,董事會決議的通過一般比率在公司章程中確定,但董事會中的所有董事(包括獨立董事)都由原國內公司股東(即董事長)任命,除非上市公司決議明顯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獨立董事一般不會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