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人們都以膠捲相機拍照,不少公司專注於提升膠片技術和相機功能,後來這些舊科技被數位相機技術取代,而數位相機盛行一時,如今又被智慧型手機更新的拍照技術給顛覆。
教育部長陳振聲以拍照技術的演變為例子,指出無論是個人、機構或企業,如果只是一味地精進某項技術,以求達到完美境界,而不考慮該技術是否符合時宜,最終還是得面對被淘汰的命運。
陳振聲昨天(2月10日)在《海峽時報》舉辦的教育論壇上,回復一名與會者有關如何引導學生追求卓越之際,切勿陷入追求完美的陷阱的提問時,發表上述看法。
陳振聲掌管教育部之前,曾是貿工部長。他指出,有不少企業遭顛覆性科技取代,並非它們不夠努力,而恰恰是因為它們很努力地要自我提升,但忽略了努力的方向是否和時代需求契合。
「無論是個人、機構或企業,我們越是成功,我們就越會面對一味追求完美的風險。我們希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得更好,這不完全是錯的。但問題是,我們不斷精進的技術,會不會是一項不合時宜的技術?」
陳振聲強調,追求技卓越的同時,也必須不斷挑戰自我,檢討自己所追求的技能,能否與世界保持「相關性」(relevance)。如果發現自己的技能未必符合市場所需,則必須快速做出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