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為:「要鼓勵人們前來進行健康篩查已經不容易了,所以當他們來到時,你必須充分抓住這個機會。」
「進行腎功能篩查以外的測試,其實費用並不多,尤其是跟患者最終需要洗腎的龐大費用相比。」
目前,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有腎臟病家族史)進行每年一次的腎臟疾病篩查是值得鼓勵的。
Thomas M Coffman教授表示:「如果按照我的方式,我會對新加坡的成年人進行全面的篩查。」以確保必須要看腎臟專科或接受腎衰竭治療的病人可以減到最少。
他說:「我知道患上腎臟病後將會面對的問題,它為患者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儘管篩查可能讓人感到害怕,但Elly Sabrina Ismail醫生要告訴你,有80%的篩查結果,都是樂觀的。
她說:「這讓你可以繼續自由地生活。而如果你發現問題,至少你可以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這就像是投保一樣。」

(圖:CNA)
這個環節被忽略了嗎?
醫生和護士都一致認為,人們對腎臟疾病的認識還不夠。NKF的朱昌運醫生表示:「一直以來,我們較關注的是癌症等疾病,但腎臟疾病也同樣不容忽視。
Thomas M Coffman教授同意,腎衰竭患者的壽命與一些人們較為熟知的癌症一樣糟糕,甚至還更糟。
《美國腎臟病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的一項研究表明,腎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51%,還低於結腸直腸癌患者(56%)和乳腺癌患者(82%)。
新加坡中央醫院的陳確帥醫生表示,儘管新加坡最常見的死因,如癌症和心臟疾病已受到廣泛關注,但腎臟病患者本身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很高,他們許多當中往往都是死於合併心臟疾病,而並非腎衰竭。
對護士Shanthini Durga來說,在NKF綜合腎療中心看到需要洗腎的患者的數量,的確不得不令人警惕。「當一名病人去世後,在兩三天內,又會有一名新病人來報到。」她說。
「我們不想看到更多的病人。」
楊醫生和陳醫生也有同樣的感受。儘管洗腎患者若減少了,這也可能意味著醫生「無用武之地「,但楊醫生說:「那將是一個我們非常樂於見到的結果。」
他說:「如果我們可以幫助病人儘早診斷CKD並開始預防腎衰竭,那將是我的醫生生涯中最值得喜悅的事之一。」
以上由全國腎臟基金會聯合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