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歷經隔離 瀕臨絕種長頸鹿首次亮相本地動物園

新加坡動物園迎來兩隻非常稀有的年幼羅氏長頸鹿,即日起將於遊客見面。加上原有的兩隻,動物園目前共有四隻長頸鹿。
野生動物保育集團(Wildlife Reserves Singapore簡稱WRS)發文告說,這兩隻名為Balaji和Adhil的長頸鹿從印度邁索爾動物園啟程,在歷經22小時的陸路運輸以及七天的海上航程後,今年5月26日抵達新加坡。
兩隻長頸鹿目前只有一歲多,可由於它們的生長十分迅速,因此必須趕在它們的體型成長到超過運輸工具的容量之前運來新加坡。相關團隊為此做了非常精細的準備,也向紐西蘭奧克蘭動物園和澳大利亞莫納托動物園等海運經驗豐富的動物園尋求建議。此外,他們還進行道路勘測與運輸模擬,以便在長頸鹿抵達裕廊港後規劃出前往萬禮的最佳路線。
兩隻長頸鹿抵新後還經歷了三個月的隔離以及獸醫團隊的觀察,目前已經適應了新環境,現在每日都以乾草以及楊桃和菠蘿蜜等水果的葉子為食。
兩隻長頸鹿由新加坡郭氏有限公司(Kuok Singapore)認養,公司旗下PACC Line的一艘船隊也參與了長頸鹿的海上運輸工作。Balaji在印度語中意為「力量」,與印度的一位王子同名,而Adhil則以仙女座的一顆星星命名,並與PACC Line船隊同名。
自2010年以來,WRS與邁索爾動物園就建立合作關係,並在2018年開始協議「動物交換」。邁索爾動物園此前已幫助WRS進行懶熊和獅尾猴等動物的運輸。這次運輸兩隻長頸鹿則是歐洲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旗下異地計劃(Ex-situ Programme)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讓更多動物在人類的照顧下有較穩定的「人口」,同時也能讓遊客學到關於動物的知識。
WRS動物管理員蔡瑋凌說,疫情的影響再次凸顯了相關機構之間合作對於保護大自然以及維護生物多元起到的關鍵作用。集團也希望訪客能藉此機會了解羅氏長頸鹿等瀕危物種所遇到的困境及開展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為確保兩隻年幼的長頸鹿在運輸過程中得到最好的照料,運輸過程中有兩名來自WRS的經驗豐富的看護陪伴左右,而兩位動物管理員則在出行約一個月前就抵達印度,讓長頸鹿對新看護更加熟悉,也更好地適應新的居住環境。在此過程中,看護準備了充足的飼料、補給和緊急藥物,為長頸鹿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確保它們在整個旅程中都感到舒適。
在整個航程中照料長頸鹿的動物管理員帕瑪西瓦·拉馬薩米說,他們為迎接這兩隻長頸鹿而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也向新來的客人介紹了目前的住戶千禧和馬克,一對長頸鹿父子。目前的居住地點有許多空間足以讓四隻長頸鹿活動,動物園也添加了水槽以及舔塊供它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