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除了空氣能自給,其他都要進口,為何能獨立57年屹立不倒

2022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個世界上生存條件最險惡的國家之一。

亞洲著名的三個袖珍小國:新加坡(面積728.6平方公里)、馬爾地夫(298平方公里)和巴林(780平方公里)。

不得不說,這三個國家面積很小,但過得都還不錯。

馬爾地夫,我們都知道,靠著印度洋的一汪清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均GDP6700多美元。

巴林,更是不得了,躺在全是石油的波斯灣里,人均GDP達到了4.89萬美元。

馬爾地夫和巴林算是老天爺賞飯吃,但是新加坡可就不一樣了,面積只有728.6平方公里,甚至不如上海的崇明島大,除了568萬人口,一無資源、二沒土地,自家戰鬥機都不敢起飛巡航,因為一起飛就衝出了國界,更要命的是連飲用水都要從馬來西亞進口。而且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包圍,地緣環境更是惡劣到無以復加。

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人均GDP達到5.98萬美元,甚至超過了美國,實現了逆天改命,以彈丸之國縱橫東南亞50多年屹立不倒,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位於世界最繁忙的馬六甲海峽東端出口,馬六甲海峽自古以來都是東西方交流最重要的通道,因此被大國一直覬覦。

1433年,鄭和船隊的身影從西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歐洲殖民者。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率領船隊沿著非洲海岸線一路南航,最終越過了「好望角」,抵達了印度洋,但是疲憊的船員不願再繼續前行,這讓迪亞士不得不下令返航,最終錯失了「發現」印度的機會。但是印度還是被達伽馬「發現」了。

抵達印度的葡萄牙人並未停下腳步,為了徹底占有南洋的香料貿易,葡萄牙人準備把穆斯林商人全都排擠出去,將印度洋變成葡萄牙的內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馬六甲成為最重要的一環,早在1509年葡萄牙就抵達了馬六甲,顯然馬六甲人不像印度人這麼容易被殖民統治,所以葡萄牙人撤退了。

2年後的1511年7月1日,葡屬印度第二任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率領一支由18艘艦船、12名葡萄牙士兵以及200多人僕從軍,再次踏上征服馬六甲的道路,這一次馬六甲城淪陷了。

此時的新加坡還是馬六甲王朝後裔柔佛王國的領土,成為漁民打漁的休憩場所,淪為歐洲殖民地還要等到300年以後。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認為在蘇門答臘島的明古魯殖民地太過偏僻,所以準備重新尋找一塊風水寶地,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史丹福·萊佛士一眼就看上了馬六甲海峽東端出口處的新加坡島。

本著我看上就是我的原則,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同柔佛蘇丹簽署了不平等條約,準備自己開埠新加坡、建立貿易站。

儘管荷蘭人也將馬六甲海峽地區視為寶地,但是它將精力全部放在了巴達維亞身上,也就是現在的雅加達,畢竟這裡土壤肥沃,人民容易壓迫。

根據1824年《英荷條約》,英國放棄了蘇門答臘島上的殖民地,換取了荷蘭的馬六甲殖民地,這樣新加坡在英國人看來就成了自己「合法殖民地」,所以幾個月後就同柔佛蘇丹簽署了《克勞福德條約》,強行割占了新加坡及其附近10公里的島嶼,這讓新加坡同馬來半島分道揚鑣。

1906年,算得上是新加坡獨立之前的高光時刻,1832年英國將由新加坡、檳榔嶼和馬六甲組成的海峽殖民地首府遷往新加坡,1900年將聖誕島併入新加坡,1903年將科科斯群島併入新加坡,1906年英國又將納閩島併入海峽殖民地管轄。假如按照這個版圖獨立,新加坡絕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幅情景。

但是好景不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殖民地獨立是大勢所趨,但對於新加坡,這個戰略價值極高的殖民地,英國人還試圖永久霸占。1946年,英國解散了海峽殖民地,馬六甲和檳榔嶼成了馬來亞的一部分,納閩併入了英屬婆羅洲,新加坡升級成為直屬英國管轄的皇家殖民地。

對於最後的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依然沒有逃過毒手,被劃到了澳大利亞版圖內。

帶著580平方公里的土地,1963年,新加坡成了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

李光耀有一顆大馬來西亞的心,但是馬來西亞卻在1965年無情地將新加坡一腳踢開。

獨立後的新加坡沮喪到了極點,因為新加坡想憑藉580平方公里的土地活下去實在太難了。

為什麼說新加坡生存條件難?要知道比新加坡小的國家可不是一個兩個,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2.08平方公里的摩納哥,160平方公里的列支敦斯登,21平方公里的諾魯……580平方公里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大國了。

其一、除了空氣能自給,其他都要進口。人類生存需要糧食、需要水源,恰恰這兩樣都是新加坡所缺少的,因為國土面積小,可作為農業用地的面積不足1%,根本無法滿足500多萬新加坡人的食物需求。而儘管新加坡是熱帶雨林氣候,但是新加坡卻是沒有大江大河,超過50%的水源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至於其他各種礦產資源,更是奇缺,新加坡人不得不自嘲:除了空氣能自給,其他都要進口,隨時都有可能沒飯吃。

其二、經濟結構差。新加坡得益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1819年英國開埠之後依託轉口貿易發展迅速,被英國視為遠東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基地。1959年,新加坡自治後,新加坡一直走的都是外向型經濟,極度依賴外貿驅動,儘管新加坡試圖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石油化工、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試圖將新加坡打造成為知識主導型工業中心,但是轉口貿易是新加坡的基石。由於依賴外貿,所以在20世紀60至80年代,世界經濟高速發展,新加坡同樣以9%的高速發展20多年,但是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增速放緩,新加坡陷入了獨立之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濟增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其三、政治環境惡劣。新加坡被印尼和馬來西亞完全包圍,這兩個國家是什麼貨色全世界都知道。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的投票將新加坡踢出了聯邦,印度尼西亞更不用說了,多次爆發反華騷亂。面對這兩個國家,新加坡始終生活在恐懼之中。同時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這條海峽對域外諸國,如中、美、日、韓、印等國都有利益訴求,這使得作為袖珍小國的新加坡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最後、新加坡是一個缺乏凝聚力的國家。同美國一樣,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儘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但是由於1949年以後,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為了避免「嫌疑」,新加坡刻意淡化甚至是消除中國的影子。所以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英語是行政語言。一個不說漢語的華人自然不能視為「漢人」,他們還能算是一個民族嗎?不,他們是一個混合物,長著一副華人的面孔,內心卻是西方人,這樣的新加坡人能團結到一起?

怎麼才能在夾縫中生存?這是新加坡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新加坡能有今日的成績,李光耀功不可沒。

祖籍廣東梅州的李光耀自幼在新加坡長大,接受著西式教育,同新加坡傳統華人有很大不同。早在幾十年前,李光耀就明白了什麼叫「人設」,不管到哪個國家訪問,即便是出訪中國,他都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就算你跟他說中文,他也會說「English,please」(請講英語),在文件上的簽名也是「lee kuan yew」,而非「李光耀」。

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李光耀對於英國的「歐洲平衡手,世界攪屎棍」的手法一清二楚,所以為了新加坡的生存,他實行「平衡」戰略。

二戰後,英國國力漸衰,1964年工黨上台組閣,面對國庫空空的情況,為了保證英女王的吃飯問題,決定收縮國防開支,從海外來了一場大撤退,即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軍,1971年英軍從新加坡等地撤軍。

英國在新加坡的駐軍不僅是新加坡安全保證的基石,還是促進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撤軍後立馬有超過20%的人失業。與經濟相比,新加坡政府更是為自己的獨立與安全擔憂。

不過新加坡的擔憂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走了英國人來了美國人。

冷戰後,美蘇爭霸的一個重要交手場地就是東南亞,美國竭力阻止蘇聯勢力南下,新加坡在馬六甲海峽中占據重要角色自然不能放過。

儘管李光耀很看不起美國,認為它完全是一副暴發戶的嘴臉,但是面對要命還是要臉的時候,李光耀還是選擇了前者。

面對新加坡拋過來的眉眼,美國心領神會,表示馬上就來臨幸你。

為了表示對美國的忠心,新加坡同美國的通房丫鬟日本,也達成了一致,表示一定要竭盡全力侍奉好美帝,這樣你來我往,新加坡和日本也成為了親密貿易夥伴。

1960年代,美國由於在越南的失利,國內陷入經濟、政治、金融危機,所以尼克森提出了「收縮戰線、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的尼克森主義。面對美國的戰略收縮,東南亞各國表示歡迎,因為這是「擺脫美國」的好機會,但是新加坡卻說美國走了也不一定就和平,因為美國走了還有蘇聯。為了留住美國,新加坡向美國開放了國內的軍事設施,1968年美國將新加坡作為第七艦隊的裝修港;1978年獲准使用新加坡丁加空軍基地和三巴旺軍港;2003年美國開打伊拉克戰爭,新加坡向美軍開放領空。

但你以為新加坡一面倒地靠上了美國?日後的事實證明一個道理,把命交給美國,結果只能是沒命。為了不讓美國一家獨大,1966年,新、蘇兩國就簽署了貿易協定,此後兩國貿易往來密切,1972年,蘇聯船舶允許使用新加坡岌也港和其他船舶設備進行檢修。

對於新加坡這種兩面討好的行為,美國雖然內心不快但也不願撕破臉皮。

歸納起來新加坡就是利用美國牽制馬來西亞和印尼,利用蘇聯抵消美國力量,避免馬六甲海峽成為「東方的巴拿馬運河」,避免自己淪為附庸。

而當蘇聯支持越南稱霸東南亞,蘇聯自己則入侵阿富汗的時候,李光耀又在擔心蘇聯的魔爪,所以發展同中國的關係。1976年李光耀首次訪華,78年,鄧公為了對越反擊戰的戰前準備,訪問了新加坡。儘管直到1990年兩國才建交,但是來往一直很密切,尤其是蘇聯解體,中國經濟以兩位數的速度飛速發展的時候,新加坡再次轉向中國,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講華語運動。

冷戰之後,新加坡雖然把身體獻給了美國,但是同周邊任何一方都若即若離,沒有徹底站隊。

自古以來都說小國無外交,只能討好大國,充當馬前卒,用西方人的話說「這些國家如此弱小,缺乏軍事實力,以致根本不配稱作國家。」

新加坡是個小國,但真的不是個弱國,軍隊雖小,但卻是個「毒蝦」。

什麼叫「毒蝦」?李光耀認為就算是個彈丸小國,也要做一個帶有劇毒的小蝦米,想吃掉自己那麼對方也會中毒身亡。

新加坡高速發展的經濟,為新加坡提供了充足的軍費保證,在李光耀看來:「沒有強大的經濟,就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強大的國防,新加坡就會受制於鄰國,或者變成一個附庸國家。」

為了能讓對手「中劇毒」,新加坡500多萬的人口,維持了7萬人的現役部隊,30萬人的預備役,舉國「執干戈以衛社稷」,每年軍費開支超過1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3000多萬人的馬來西亞,現役部隊約13萬人,軍費預算38億美元。2.68億人口的印度尼西亞,36.6萬人的現役部隊,只安排了92億美元的軍費。不差錢的新加坡可以購買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周邊的兩國誰想咬新加坡一口,肯定是滿口扎刺。

英國一直以來都在歐洲執行「大陸平衡」戰略,但這種平衡是以英國的自身實力為基礎的,英國的實力不屬於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所以「平衡」才能有效。

新加坡的平衡,讓人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六國連橫最終被秦國各個擊破。

新加坡在國際社會的縱橫捭闔,更多的是因為其特殊的國情和地緣政治,敵人可以被新加坡連續擊敗而不倒,但自己只要擊敗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