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患不孕症陷低潮 本地女子六年後順利受孕

陳芷榆和女兒、母親的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30歲就患上不孕症,本地女子在嘗試懷孕六年失敗後,開始覺得自己「不配當一名妻子」。好在母親和丈夫始終陪伴照顧,讓她不僅克服憂鬱,還通過人工受孕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
現年39歲的陳芷榆告訴《8視界新聞網》,自己在2014年嘗試自然懷孕,但試了六個月都沒有消息,於是決定去看醫生。醫生說,她還年輕不需要擔心,讓她服用荷爾蒙藥物刺激排卵,等了一陣子仍無效,便決定嘗試人工受孕。
在接受體外受精時,醫生說她胚胎的質量跟癌症患者一樣糟,讓她感到非常絕望。經過六次手術後,陳芷榆終於在2020年順利誕下一名女嬰。
患上憂鬱症 母親成最大精神支柱
身為專業人士的陳芷榆,一方面得應付每天長時間的開會,還得安排時間定期去醫院看診和治療,她坦言最大的困難是同時兼顧工作和人工受孕,過程中她經常感到非常寂寞,而且周圍沒有訴苦的對象。
「我當時感到很無助,好像被孤立,周圍的人都輕易懷孕,而我就算想盡辦法都沒有得到陽性結果。」
嘗試了六年仍沒有懷孕,陳芷榆說:「身為女性我感到自己很沒用,我覺得我不配當一名妻子。」
因為不孕症她還患上輕度憂鬱症,心理健康大受影響。一次在商場內看到一個嬰兒她甚至崩潰哭泣,心想「什麼時候才輪到我?」
在那段不孕的期間,母親和丈夫成為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原本就樂觀的母親,總是陪在她的身邊給予鼓勵。
「她自己也是母親,但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母親常常告訴我,面對任何情況都要保持正面的態度。」

陳芷榆接受多次人工受孕。(圖:受訪者提供)
不一定只發生在年長女性身上
陳芷榆說,不孕症不是只有在年長女性身上會發生,她自己就在30歲患上不孕症。
「很多人說要放輕鬆,不孕症就會消失,那並不正確。我曾暫停工作,休假休息,但體外受精手術還是失敗了,所以不是每個受孕過程都一樣。」
對於面對同樣問題的女性,她建議加入社群,跟其他能了解自己情況的人士交流,互相給予支持。
配合全國不孕症宣傳周,Fertility Support Singapore 推出#IDIDNTKNOW活動,通過視頻分享不同家庭面對不孕症的故事,希望幫助面對同樣問題的女性和夫妻,讓他們感到不孤單,並且提供相關資料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