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父母發現2個月大的寶寶平時頭歪一邊,不像其他嬰兒般活潑愛踢腿,檢查後竟確診患上脊髓性肌萎縮症,如今須靠機器輔助呼吸,從鼻子插管喝奶,唯有通過基因療法注射藥物,但這一針卻要240萬元,父母只能網上眾籌救兒。
患上脊髓性肌萎縮症(第一型)(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ype 1)的是近3個月大的男嬰王彥喆,他在今年4月12日出生。
父母王梓全(43歲,倉儲設施經理)和張綺恩(40歲,市場營銷)受訪時說,寶寶剛出世時,注意到他的頭總是不自覺歪一邊,也不像其他嬰兒喜歡亂踢腿,每次喂奶時他也只能喝一半。但作為新手爸媽,起初兩人不以為意。

梓全和妻子得子不易,希望籌得款項為寶寶續命。
「之前幾次寶寶去打疫苗時,醫生簡單檢查後,都說是寶寶年紀太小的關係。」
直到6月10日寶寶因為發燒入院,確診冠病,父親要求醫生再檢查寶寶的情況,經過一連串的測試後,震驚發現兒子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我們當時很崩潰,唯一慶幸的是發現得早,但能夠完全治癒寶寶的基因藥物Zolgensma卻要價240萬元,這天文數字還需要一次付清。」
根據之前報道,該基因療法在2019年才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針對疾病根源,通過靜脈注射藥物後,能一次性治癒的預期效果。而今年4月在新加坡註冊通過。
「但注射這一支針就要240萬元,這筆天文數字,即便能夠分期付款,我們兩人的薪水,不吃不喝,也拿不出這筆錢。」
他指醫生說越早讓寶寶接受治療越好,據他們所知,新加坡早前有接受該療法的兩個孩子,現在也活得很健康。
兩人前日在希望之光(Ray of Hope)發起眾籌,至截稿前籌得約10萬元。「我們現在是和時間賽跑,越快籌得醫藥費,寶寶就有希望治癒。」
父母中年得子 兩次試管才成功
父母兩次試管才成功懷孕,寶寶得來不易,只要有一線希望,也想幫寶寶續命。
王梓全和張綺恩說,他們結婚已經10年了,婚後等了約4年才拿到組屋單位,當時一直嘗試都沒懷孕,近年嘗試了兩次試管,才好不容易中年得子。
「寶寶第二個月大時開始會笑,我們都很激動,沒想到不到幾天就入院,隨後確診患病。只要有一線希望能讓寶寶痊癒,我們還是希望能為他爭取。」
若沒接受治療 或活不過兩歲
寶寶目前靠藥物暫緩病情惡化,若沒接受治療或活不過兩歲。
寶寶目前需要靠儀器輔助呼吸,除了沖涼和復建時能把儀器解開,其他時間都要一直佩戴著儀器,並且一直戴著監測器,時刻檢測血氧和心跳。另外,寶寶也要通過插管喂食喝奶和吃藥。
王梓全說,寶寶目前只能依靠Risdiplam藥物暫緩病情,這一瓶藥約9000元,且只能耐約2個月,但隨著寶寶的體重增加,一瓶藥能耐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至於藥效能耐到什麼時候,也看寶寶體質,若寶寶沒有接受治療,可能活不過兩歲。」
醫生:屬基因缺陷遺傳病
據早前報道,兒科專科醫生劉建明博士指出,該病症屬基因缺陷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身體逐漸喪失各種運動功能,甚至是呼吸及吞咽。每6000到1萬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患病。
他說,Zolgensma療法為新加坡目前獲批的三種療法之一,療法目標是增加具有完整功能的SMN(Survival of motorneuron)蛋白的含量,從而強化患者的運動功能。「這種療法是一次性的,患者需在兩歲前進行,越早進行成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