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將在203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人口之於經濟的影響,學界有一套歷久不衰的說法,即當某個國家的勞動人口比例越高,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就越有助力。
同時,這個比例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會有某個恰到好處的「甜蜜點」。
至於這個甜蜜點在哪裡,多少勞動人口比例才是完美比例?國際上比較普遍的定義是:
1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至少占總人口的65%。
反過來說,國家人口越老齡化,勢必也將面臨增長放緩,甚至停滯,公共財政因退休金制度負擔加重而備受壓力的困境。
按照上述標準,新加坡大致處於已享受了人口「甜蜜點」帶來的紅利,如今過了「甜蜜點」準備開始「還債」的階段。
但開始「還債」的並不止新加坡,《紐約時報》16日的一篇專文分析,如今全球的人口「甜蜜點」已從傳統上的經濟強國轉往印度及東南亞等新興國家。
這意味著,未來世界將會出現兩個極端,一端是像新加坡、美國、歐洲各國這類相繼落入老齡化社會深水區,想方設法「還債」的富國。
另一端則是像印度、越南等新興國家,這些國家將逐漸迎來大批勞動人口,準備開始採收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發展果實。

印度已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歐新社)
全球十大經濟體在90年代都曾是勞動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統計,1990年勞動人口比例最高的大國(人口超過5000萬)依序為:日本、韓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泰國及英國。
上述國家除了俄羅斯及泰國,其餘國家統統已是當今世界的十大經濟體俱樂部成員。
這些國家充分掌握人口「甜蜜點」帶來的紅利,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基礎。
但風水輪流轉,到了2023年,除了韓國、中國及泰國仍是全球勞動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其餘國家已紛紛掉隊。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亞洲及南美洲的新興國家,包括巴西、哥倫比亞、伊朗、緬甸、越南、孟加拉及印度尼西亞。
根據人口預測,到了2050年,這個榜單將再度洗牌,除了緬甸、印度、孟加拉及印尼留在榜單,其餘位置將由南非、菲律賓、巴基斯坦、肯亞、埃及和衣索比亞入列取代。
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挑戰大不同
擺在已開發國家及新興國家跟前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挑戰。
對準備邁向人口「甜蜜點」的新興國家而言,如何採取正確的政策讓國內大批的勞動人口能適得其所,有工可開,並讓他們有充分接受教育的機會,是這些國家最終能否走上富國之路的關鍵。
但針對逐漸「變老」的已開發國家,專家普遍認為,已開發國家過去長期習以為常的退休金制度、退休年齡門檻及移民政策,將不得不在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下,面臨深刻的檢討及改革。
換句話說,已經享受過了人口「甜蜜點」帶來的豐碩經濟果實,接下來是變相的「還債」階段。
新加坡也不例外。 過去新加坡在勞動人口比例達到「甜蜜點」的時充分掌握了人口紅利,擠入已開發國家之列,並和大部分西方富裕國家一樣,在經濟向上發展時期,奠定了強韌的退休制度。
適切的政策讓新加坡人在人口「甜蜜點」時期擁有良好的工作及教育機會,確保新加坡成為上世紀經濟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過去抓住了人口「甜蜜點」階段的紅利,取得了長足的經濟增長。(海峽時報)
但據官方統計,新加坡預計在203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屆時將有多達四分之一人口在65歲以上。
更直觀的另一組數據是,我國的老年供養比例將在2030年跌至2.4,即每名65歲及以上的公民,只有2.4名年齡介於20歲至64歲的公民一起供養,較2012年的5.9顯著下滑不少。
醫療等支出因人口老齡化增加之際,公共財政、公積金制度及相關社會福利體系未來勢將面臨不少考驗。
但退休金、退休年齡、移民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往往不受歡迎。早前法國就有百萬民眾上街抗議當局將退休年齡從62歲調高至64歲。一些國家透過放寬移民政策來平衡人口結構的做法,在排外主義於各國社會橫行之際也難度甚高。
但以國家及社會長久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改革恐怕是「必要之惡」,考驗是執政當局如何與民間對話,取得足夠的社會共識,甚至在必要時頂住短期政治利益的誘因,堅持對國家長久而言有利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