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歲的哈里斯(左)和65歲的洪家泉,在今年上半年分別前往挪威和俄羅斯展開長途公路旅行。(取自面簿/合成圖)
作者 王震宇
步入中年後,你還有什麼心愿或夢想未實現?
兩位極富冒險精神、對自駕游和騎行情有獨鐘的獅城大叔,被兩年多無法踏出國門的心情壓抑多時,今年上半年終獲解放。
他們分別遠赴挪威和俄羅斯,各自展開一趟精彩又驚險的自駕之旅,不受年齡約束挑戰自我極限,以非一般的方式在疫後看世界。
大叔號:腳踏車給予他第二人生

在前往挪威之前,哈里斯曾在兩年內累積了三次到國外長途騎行的經驗。(取自面簿)
對49歲的哈里斯·伊諾(Haris Inoue)而言,騎腳踏車稱得上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2014年4月,經歷了一次心臟病暴發後,他開始更注重健康,也愛上騎腳踏車。
隔年他「更上一層樓」,在兩年內累積了三次到國外長途騎行的經驗:
一天內從新加坡騎車至遠在250公里以外的馬六甲;
11天內1750公里往返檳城和新加坡;
不畏颱風來襲,花10天騎行1250公里環遊台北。
今年4月4日至5月21日,哈里斯衝出亞洲,開展一次「不可能的騎行」:
挪威。48天。2100公里。

50公斤行囊+低溫氣候=挑戰體力與耐力極限
哈里斯48天的裝備,除了他的腳踏車,就只有一個大背包,裡頭裝著換洗衣物和他一路上購買的罐頭食品,重達50公斤。
不只要承擔行囊的重量,自駕旅程剛開始不久,哈里斯首先就得克服一大困難:適應寒冷天氣。
「第一天騎行時,我在一個高速公路大橋底下歇息,當時氣溫只有約5攝氏度,我只有一個小帳篷和單薄的睡袋,沒有合適的衣物保暖。」
哈里斯到了第三天才買到適合當地氣溫的衣物。冷颼颼的氣溫也帶來技術上的問題:過程中他的剎車系統時而出現故障,轉換齒輪也不是那麼順遂。
但最大的挑戰還是自己身體發出的警鐘。
「在(奧斯陸以西195公里的)留坎(Ryukan),那裡的路程大部分需要登山跨越山路,才能到達下一個目的地。我還以為那裡都會是平路,沒想到會怎麼陡。登了那麼多山,我的身體開始抽筋得很嚴重。」

長時間在冷天騎行,也讓哈斯里的雙腳麻痹,兩周後甚至有呼吸困難症狀。
天不作美、身體疲乏,他一度想過放棄,但憑藉堅強的意志力,秉持「來都來了,為何不試多一天」的精神,繼續向前行。
在異鄉感受家的溫暖

哈里斯在挪威的第27天接觸到第一名新加坡人——45歲的麗莎及她的家人。(取自面簿)
雖然從新加坡出發時是獨自一人,但由於哈里斯一路上都在面簿記錄每天的行程,不少旅居當地的新加坡人看到的貼文後,陸續與他聯繫,並邀請他到家中留宿。
他在挪威的第27天接觸到第一名新加坡人——45歲的麗莎。
麗莎除了為哈里斯包辦一天的餐食和住宿,還同挪威籍的丈夫帶著他體驗打獵,也與當地的馬來社群慶祝開齋節。
之後,哈里斯也借宿在另一名新加坡人的家,對方同樣為他提供食物,讓他在家裡洗衣,還帶他參觀農場。

哈里斯48天的裝備,除了他的腳踏車,還有一個重達50公斤的大背包。(取自面簿)
誤闖全球最深海底隧道後成「新聞人物」
哈里斯之所以會在當地新加坡群體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為他的「騎」遇記登上了當地的報章。
事源旅程的第11天,哈里斯在離奧斯陸約460公里以外的城市斯塔萬格,騎車進入一個隧道,殊不知該隧道就是呂菲爾克隧道,即全球最深的海底隧道,深入海平面底下292米。

騎到一半時,兩名警員將他攔了下來。
「他們告訴我不能在那裡騎行,並好心地護送我到另一個出口,將我導向最靠近的巴士站。」
這個驚險經歷被當地報章報道。許多新加坡人讀到後,紛紛通過社媒向他伸出援手。
大叔號:開跑車遠征西藏和俄國

洪家泉駕著同一輛跑車環遊俄國和西藏。(取自面簿)
2016年10月,工程師兼生意人洪家泉駕著一輛跑車從新加坡出發,抵達西藏的珠穆朗瑪峰基地營後再返新,全程1萬6000公里。
當年的旅程結束後,他在面簿貼文中記錄這個經歷時寫道:
「我的西藏導遊告訴我說,這或是首次有任何一款跑車,駕駛抵達珠穆朗瑪峰基地營。我希望這是真的。」

六年後,現年65歲的洪家泉又以自駕遊方式完成另一趟旅程。今年2月25日至3月22日,他在一名俄籍導遊陪同下,駕著同一輛如今車齡已14年的車子環遊俄羅斯。
啟程前一天俄烏戰爭開打

即便去年11月就與預定了當地導遊的服務,洪家泉將車子運至聖彼得堡卻花了幾周的時間。(取自面簿)
洪家泉去年11月就找到導遊的公司,預定了對方的服務,但將車子運至聖彼得堡花了幾周的時間。車子抵達港口後,不巧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撞日」。
雖然家人擔心他在當地的安危,但洪大叔沒在怕的。只不過俄烏戰事確實還是帶來一些不便。
他在莫斯科親眼目睹多場示威、在一個大橋停下拍照還遇到警員上前「關切」,還因車牌與當地軍方和警員的車牌「撞色」而數次被攔截。
即便戰火點燃,洪家泉也有「不幸中的大幸」的感悟。他告訴《海峽時報》:
「行駛的路面平順,只有一些停車場的坡道比較陡。另外,那裡四處都找得到RON95汽油。有趣的是,油價沒有因戰事而上漲。」
在全球最大淡水湖上漂移

洪家泉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飄移,成了他此趟旅行「最難忘的經歷」。(取自面簿)
路途中,洪家泉「最難忘的經歷」是駕駛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深的淡水湖,容納地球上近四分之一的淡水。
「我在一米厚的冰面上駕駛超過100公里,部分路面會裂開又結冰。」
全程都是白皚皚的景色映入眼帘,為了不顯單調,他還在結冰的湖面上嘗試飄移呢!
最低溫達零下27攝氏度,但天氣依舊晴朗

洪家泉說,當地大部分時間的氣溫是介於零下19攝氏度至零下21攝氏度。(海峽時報視頻截圖)
雖然當地氣溫一度下降至零下27攝氏度,但大部分時間都是介於零下19攝氏度至零下21攝氏度。
奇妙的是,洪家泉還感覺相當暖和。他說,天氣一般上是陽光明媚,「身體也會適應低溫,過了一會兒零下3攝氏度也是溫暖的。」
他也透露,此次遠征俄羅斯的總花費為6萬新元,比六年前的珠穆朗瑪峰形成多出兩倍。其中,約半數是砸在運輸車子的費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