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加坡11年,清明節我又想起兒時在爺爺墳前吃的火鍋

2022年04月06日   •   4617次閱讀

這幾天新加坡雷雨陣陣 很有過清明的氣氛

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聊天 遺憾今年又不能回家過清明追思親人了 聊著聊著話題跑偏 才發現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人 清明節的習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墳前祭祀要吃火鍋……

難道是要邀請祖先一起熱鬧下?

還有地方拋硬幣一正一反才能回家

要是那天手氣不好……

豈不是要陪祖先聊天到深夜?

1 墳前吃火鍋 @Maori 祖籍潮汕,在新加坡生活 記得爺爺過世的第一年,全家人去山上掃墓。按照潮汕地區的傳統,我們帶上了一個銅火鍋,幾樣涮菜,還有煤炭。你問我們要做什麼?沒錯,我們要在墳墓前面吃!火!鍋!

吃完以後要燒香祭拜,在墳墓的4個方位分別壓上紙錢,然後用紅色和綠色的油漆,把墓碑上褪色的字再重新描繪一遍,把周圍的雜草清除乾淨,就是潮汕掃墓的標準流程了。

2 燒紙燒到暈倒 @欣媽 嫁來新加坡的深圳人 今年是我第8年在新加坡過清明節。在這裡和在家裡最大的不同是,每年祭拜的時候人都非常多,而且非常注重儀式感

事先都要籌備很久,去之前先清點確認祭祀所需物品帶齊全了。

在新加坡頂著高溫燒紙錢,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年,因為太熱,旁邊有人燒著燒著紙錢就暈倒了……

*燒座大房子給親人,有保安,有女傭,還有看門狗 今年因為疫情,很多地方已經明文規定,只能祭拜,不能燒紙,所以我想這種類似「中暑「的情況,應該不會再發生。

3 穿著雨衣上山祭祖,輪流請客 @柚子 住在新加坡3年多的南方人

印象里的清明節是要去鄉下掃墓的。 以前還沒有放假一說,清明節都是在學校度過。後來有假了,全家會穿上靴子和雨衣,一起走在泥濘的山路,一深一淺的腳印里,帶著全家對過世親人的思念。

掃完墓,村裡每年輪流請客,一個大家族,靠著節日,又熱熱鬧鬧的聚在了一起~

4 我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 @May 嫁來新加坡的中國媳婦 記得還沒有出嫁之前,每年的清明和重陽,父母都會帶著我登高祭祖。小時候,我跟著爺爺,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廣東稱「拾金」

長大一點,政府要發展,我還見證了我家的祖先「搬家」,從小在家人的薰陶下,也了解一些風水轉運。

現在看來,所謂的背山面水,還真的有它的意義。想念家裡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就連祭祖拜山,都能在半山上俯視山景……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安好。

5 記住,才是最好的懷念 @寧寧 希望永遠記住奶奶

孩子的奶奶在三歲那一年離開了我們,給老人家做過後事沒多久,我們全家來了新加坡。

對於幼年給她最多陪伴和疼愛的奶奶,這個敏感的小傢伙一直放在心底。有一天晚上,孩子背著那首她在K2學的詩《清明》,然後望著天空說,「我奶奶是天上那顆最亮的星,她正看著我們呢。」

接著沒多久,我陪孩子看了《尋夢環遊記》,她告訴我,「媽媽,我們一定要記住奶奶,要不然她的靈魂在天堂就會消失……」

6 視頻上墳 @姜小姜 常駐新加坡

也不是啥尊重不尊重的問題,我從小人見人愛,祖輩去世後,我相信他們也是喜歡我的,加上我常年生活在新加坡,想回去也回不去。所以近幾年清明的時候,老爸上墳會給我打個視頻電話,我就對著手機拜拜,讓過世的長輩們看看,也遙祝他們異世界安好。

嗯,你沒聽錯,就是視頻上墳,我發明的。

*燒一組科技用品給親人

7 除草,燒香,放鞭炮 @Fiona 嫁來新加坡的廣州妹

廣州人清明掃墓,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一般叫「行青」

一般會提前一個月跟族人約好時間,然後各自分工,買好清明掃墓需要的物品,然後,以家庭為單位各自出發去墓地。

廣州人注重落葉生根,在千禧年以前,墓地資源不算緊張,所以一般都會選擇逝去長輩的故鄉,靠山環水,風景是不錯的。

掃墓時,我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附近清除雜草,插香,然後開始祭拜,燒紙錢,燒光以後,會清理乾淨,有些比較講究的當地村民,他們在結束的時候會燒鞭炮。最後,一家大小吃掉帶來的食物後回家。

燒肉是不能缺少的祭拜食物,廣州人祭祀完了後,還會把沒吃完的豬肉分了,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吃。

我奶奶從來不會掃我爺爺的墓,聽說是因為年事已高,不能去,覺得不吉利,怕「會被帶走」的意思吧。

不過,近幾年,廣州祭拜方式開始跟香港與韓國趨同,直接把牌位放在一個格子裡,上香祭拜省去了例如放鞭炮這種程序。

8 準備五顏六色的菜,用彩紙給祖先裝飾房子(墳) @Janet 住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的馬來西亞華人

去墳前祭拜: 在馬來西亞過清明,我們家人會事先約好時間,一般會在4月5日(正日,或提前一周的周末去清明。) 我家吃素,會準備水果,發糕,素菜(其他人家裡會拜燒雞、燒鴨、燒豬),注重拜祭的菜色(要有紅、黃、綠=看起來五顏六色,最少有5種不同的菜),飯,三杯茶(有的人家裡拜白酒),金銀紙(折成金元寶或不折直接燒),香、紅蠟燭,彩色紙(給土葬的祖先用,會爬上祖先的墳把彩色紙一張一張撲鋪上去,用土壓住,像是給祖先蓋新房子/裝飾房子一樣。)

清明節家裡拜祖先 (有祖先牌位的才需要這麼做): 一樣拜最少5樣菜,茶,水果,麵條,發糕。

在祖先牌位前擺上一張桌子,把所有食物擺放整齊,加上12碗米飯,12對筷子和湯匙,12杯茶。

家裡最年長的先拜祖先,然後才到小輩拜,大概過了40分鐘,會用兩枚相同的硬幣在祖先牌前問祂們吃飽了嗎?如果吃飽了,給個「公和花」(兩枚硬幣必須是不同的正反面),可以燒金銀紙和收碗筷了。

9 插柳枝、跪拜、燒紙、吃好料 @小白 從杭州到新加坡留學N年

我的家鄉是浙江杭州,一年2次燭香,冬至和清明,用於祭拜祖先。

清明那天,就2件事:

1.白天會買好幾百億的紙錢,再加上我包了半個多月的元寶,帶去爺爺奶奶小舅墳前燒,活著都沒過什麼好日子,也沒享過我的福,去世了有機會,我多給你們燒點。

2.登山插柳枝、跪拜、燒紙,一系列流程後就是回家準備晚餐。這頓晚餐是和年夜飯一樣豐盛,需要整整6、7個小時,20多道菜。

做好後,放上桌子,拉開凳子,倒上酒,擺好碗筷……這個過程中,身體,絕對!絕對!絕對!不能碰到桌子,因為這樣會驚擾祖先們用餐。

餐桌的前頭,擺放著香,每人都要來拜拜,述說心中所願(來例假的女性除外)。

等祖先吃完(大約1小時)後,重新加熱一下,我們再吃。

10 插柳枝、吃鹹鴨蛋 @安心 來自散裝江蘇北部,帶娃在新加坡讀書

來新加坡之後,很少能湊到清明回國了,祭拜祖先都改成了哪時候回國哪時候去。追思去世的親人,反而是日常一些小事突然想起,就默默祝他們在天堂安好。

對清明的記憶,最開心的是頭天下午,常常借著和小夥伴一起去折柳枝的理由,在外面瘋上好幾個小時。

第二天,柳枝插在大門兩邊,兜裡帶著媽媽煮的鹹鴨蛋就去上學了。至於為什麼插柳枝,吃鹹鴨蛋,我現在也不知道。

最近這些年,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越來越多。

也許等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去到更廣闊的世界,更遙遠的地方。但這些家鄉的習俗,包括對親人的追思儀式,也會成為一道風箏線,讓他們心裡有一處安寧的故土。

你的家鄉,怎麼過清明的?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