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大馬活雞出口雖然已恢復7周,但目前仍只允許50%的雞隻來到新加坡,部分攤販收入受影響,當地禽畜總會指出預計一兩周之內大馬政府將決定是否全面恢復。
大馬今年6月為應付國內市場鮮雞供不應求的情況禁止活雞出口,直到10月11日才解除一般肉雞出口的禁令,首階段可恢復50%的出口量,也就是從禁令前每個月出口360萬隻到新加坡減至180萬隻。
攤販卓彼得(52歲)告訴《海峽時報星期刊》,以前每公斤肉雞的進貨價約4.50新元(約15令吉30仙),但現在要6.80新元(約23令吉10仙),儘管成本上漲超過2新元,但他價格調整僅從6新元漲至8新元(約20令吉40仙至27令吉20仙),每公斤利潤從以前的1.50新元(約5令吉10仙)降至1.20新元(約4令吉)。加上雞隻出口量未全面恢復,他拿到的貨少了,收入也自然受影響。
「很多老人家沒吃那麼多,也很難負擔現在的價格,所以有一些就比較少來了。如果我再起價,他們可能就完全不來了。」
另一名在武吉知馬巴剎的雞肉攤販也說道,很多人因為禁令已習慣少吃雞,所以銷量跟著受影響。
其祥食品集團業務發展主管沈寶源受訪時指出,公司目前的進口量自解禁後維持在禁令前的一半左右。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日前書面回複議員詢問時表示,新加坡整體的雞隻供應穩定,食品局也開放更多雞肉來源如印尼,部長並未提供更多詳細數據。
大馬是否放寬出口 一至兩周內會有答案
大馬禽畜業聯合總會的總會長陳誌喜今早告訴《新明日報》,下周將和獸醫服務局開會商討下來的出口量事宜,預計最快一周、最遲兩周內就會決定是維持50%出口量還是進一步放寬或甚至是全面恢復。
被問及大馬目前的國內雞隻供應情況,陳誌喜說因為疫情影響供應量會不時有波動,整體來說有些吃緊,但出口量其實只占國內生產量的一小部分,業者都傾向全面開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