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13歲少女跟家人到新開的飛禽公園遊玩,豈料遭到鸚鵡啄傷,啃咬她的左耳,導致她的耳朵「鮮血直流」。
42歲的陳玲麗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和丈夫周五(9日)帶著13歲的女兒林怡廷和11歲的兒子到萬禮的新加坡飛禽公園。
根據她在面子書發布的帖文,女兒當時正在拍照,一隻白色的鸚鵡飛到她的肩膀上,開始啄她的耳朵。「我叫她不要動,因為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趕緊拍照存證,同時用手指阻止(鸚鵡)繼續咬她。」
她指出,女兒的耳朵當時鮮血直流,皮開肉綻,女兒相當冷靜,但身為母親的她嚇壞了。
她說女兒沒有感覺特別痛,但她自己的手指也被鸚鵡啄傷,所以她知道鸚鵡的喙非常有力。她在阻止鸚鵡繼續啃咬女兒耳朵時,丈夫趕緊將鸚鵡推開。
陳玲麗也指出,當時現場沒有管理員,他們請清潔工幫忙求助,等了15分鐘才有管理員前來處理。
她受訪時說,管理員建議他們把女兒帶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他們隨後帶女兒到醫院掛急診。
「邱德拔醫院的醫生給了她抗生素和藥膏。她在小學五年級時打過破傷風預防針,所以不需要再打。目前,她的耳朵還有傷口和瘀傷。我的老公會帶她回去複診。」
陳玲麗本身也打了針,以防受到感染。

這隻鸚鵡疑是「重犯」
根據她的帖文,管理員提到這不是這隻鸚鵡第一次攻擊人。
「天啊,這太危險了,因為鳥類可以攻擊任何人。啃咬耳朵導致流血非同小可。我甚至問他們,這隻鳥可能攻擊任何人,為什麼沒有把它捉起來。」
陳玲麗也說,希望她發布的照片可以提高大家的意識,如果到訪飛禽公園時有鳥類飛到你身上,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因為它們可能突然攻擊人。
鸚鵡將接受訓練 不再飛到訪客身上
萬態保育集團答覆《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說,事件發生後,職員在他們去求醫前曾為受傷的訪客進行急救和清理傷口,集團也將繼續與傷者家人保持聯繫。
發言人提醒訪客要留意遵從園區的標示,比如不要觸摸、喂食或試著伸手去抓鳥兒。發言人說:「它們的喙和爪子相當鋒利,可能會意外造成受傷。」之前有其他訪客也在社交媒體上提及手機和鞋子被咬的經歷。
發言人指出,動物保護小組正在訓練鸚鵡不可飛到訪客身上,事件中的葵花鳳頭鸚鵡已被轉移到後院的鳥舍繼續接受訓練。
發言人說,飛禽公園大型開放式鳥舍模擬了自然棲息地,鳥類可以在裡頭自由飛翔和探索環境。發言人提醒身處大自然時,訪客應了解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動物就像人一樣,我們也要尊重它們也喜歡有自己的安全空間,因此我們應該與鳥類保持安全距離。」
另外,飛禽也會被閃亮反光的物品吸引,比如珠寶、鑰匙和硬幣,遊覽飛禽公園時應避免將這些物品暴露在鳥類可能接觸到的或無人看管的地方。
最後,發言人也指出,飛禽公園內有服務大使巡邏,在有需要時可隨時提供服務。每個鳥舍之間的中心處也置放了聯絡號碼,訪客需要援助時可致電求助。
如果鳥兒飛到你身上 不要驚慌
萬態保育集團動物護理團隊副總裁內維斯(Luis Neves)獸醫博士早前曾分享,鸚鵡是非常聰明的,好奇心強是它們的天性。
他指出,咀嚼和拆解感興趣的物體,比如堅果殼、樹皮、樹葉和木材,是一種自然和本能的行為,既是覓食和娛樂,也是為了獲得營養物質。這種表現說明鳥兒對新環境適應得很好。
內維斯博士也提醒訪客跟鳥兒保持安全距離。「不要把你的手伸向鳥兒,或試圖拿起鳥兒觸摸它們。如果一隻鳥兒落在你身上,不要驚慌。只要你走開,它們也會離開,否則請找飼養員幫忙。」
此外,鳥兒也可能被閃亮的物品所吸引,如珠寶和其他表面反光的物品,如鑰匙和硬幣。「儘可能避免將這些物品暴露在外面或無人看管的地方,因為鳥兒可能會接觸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