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這麼小的地方,還是有人要將新加坡人按照住址區分開來。(OneMap截圖)
作者 許耀泉
一般來說,任何國家都要幅員相當廣闊,人們才會按地區和習俗來區分彼此。
但新加坡人即使住在這個彈丸小國上,還會在自己人當中為一件事爭得面紅耳赤:
是East side best side還是West side best side? 東部西部,孰劣孰優?
別笑話了,乘搭地鐵一個多小時就能從新加坡的一端到達另一端,還硬要分東西? 但新加坡人為了這個話題甚至還會「選邊站」,給自己冠上Easties(東邊人)和Westies(西邊人)的名稱。
在學者看來,這不是笑話,反而顯示了新加坡人的國家身份認同正日益加強。 但是我們先看看新加坡東西部居民之間這場沒完沒了的爭執。
東部兩大王牌:東海岸公園、樟宜機場

東海岸公園既是廣受新加坡人歡迎的沙灘公園,還讓周圍的住宅搖身一變成為瀕水住宅。(海峽時報)
綜合網上的討論和平時與東西部居民的交談所聞,住在新加坡1東部隱約給人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主要的原因跟地理位置有關: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東海岸公園,就在東部。
關鍵倒不在東海岸公園本身,而是公園附近的居民基本上都住在瀕水住宅嘛,誰人不愛? 東部居民的另一個殺手鐧就更厲害了,那就是樟宜機場。
樟宜機場除了是新加坡人出國回國的必經之地,本身也是個景點,但它還給東部帶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限制了新加坡東部多個地區的建築高度。
因此,當地跟新加坡其他高樓林立的地區就變得不太相同,辨識度也立刻提高了。

能說「世界最高的室內瀑布,就在我家附近」,應該只有新加坡東部居民吧?(海峽時報)
美食也是東部居民喜歡掛在嘴邊的另一個賣點,君不見如切一帶,一排排翻新得美輪美奐的舊店屋裡頭,滿是一家家售賣各色佳肴美饌的餐館?就算要比小販中心,東部的勿洛85小販中心和樟宜村小販中心,就足以令不少新加坡人稱羨了。
就連新加坡女藝人莊米雪也忍不住在一段視頻中調侃道:
西部在裕廊飛禽公園搬走之後,還剩下什麼?果然是名副其實鳥不生蛋的地方! 新加坡東部的種種優勢,甚至有其歷史根源。
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研究員Melvin Tay和Mathew Mathews在5月初刊登於《海峽時報》的一篇聯名評論中指出,根據新加坡1957年人口普查,新加坡東部的人口密度已經高於西部,城市化的速度也更快。
其中,芽籠士乃、勿洛和實乞納這些組屋區當時已經開始建設,為東部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奠下基礎。 相比之下,新加坡西部地區在同一個時期以農業和工業活動為主,居民所居住的甘榜也相隔較遠。
西部兩大賣點:大自然風貌、高等學府
住在西部的蟻粉現在是不是想拍案而起,列舉當地的一些優點?

這不是其他國家,而是新加坡鐵道走廊的一部分噢。(市區重建局提供)
Westies會說,相對於東部大片大片的水泥森林,真正的綠意要在西部才找得到,畢竟,新加坡大部分自然保護區、裕華園與星和園這兩座老牌公園、近年落成的裕廊湖公園,加上鬱鬱蔥蔥的鐵道走廊(Rail Corridor),都在西部。
新加坡不少名校、理工學院,和兩所世界排名名列前茅的大學都在哪裡?沒錯,就在西部。
西部也不乏美食,文禮的椰漿飯、達曼裕廊小販中心,都是西部居民的心頭好。

新加坡好幾所高等學府和名校都坐落在西部,如圖中的國立大學。(海峽時報)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然開車不到半小時就能往返新加坡的東部和西部,還是有新加坡人硬要把新加坡人劃分為東部和西部居民,在Melvin Tay和Mathew Mathews看來,這種區域性的身份認同對人們來說還是現實存在的,還會隨著新加坡日後的發展和蛻變,繼續生存也演變下去。
因此,即使一些東部居民出於某種優越感不願意搬遷到新加坡西部,這種身份認同仍印證了新加坡在打造家園這方面的成功。
既是如此,歡迎Easties和Westies繼續爭辯下去,紅螞蟻就當一次吃瓜群眾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