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入2024年,全球旅遊業的共同目標之一,相信就是能趕緊恢復疫情前的水平。
據統計,新加坡2023年首11個月迎來1237萬入境旅客人次,比起2022年全年的631萬人次幾乎多出一倍,但與2019年疫前的1912萬人次相比,還有一段距離。
接受新加坡媒體訪問的觀察家皆認為,中國旅客回流速度緩慢,是導致新加坡入境旅客數字還不夠亮眼的主因之一。
2023年首11個月,新加坡迎來的中國旅客人次僅有10萬4000,同比疫前跌了約58%。
其中,被譽為獅城購物天堂的烏節路,也似乎不像以往那樣吸引大批中國旅客前去了。
烏節路商聯會主席邵在忠日前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說,烏節路過往的消費群體,新加坡消費者和外籍旅客約各占一半。
然而,由於本地旅遊業仍在復甦,他認為烏節路商家的生意,應該也還沒回到應有的水平。
他說:
「我猜測這是因為中國經濟放緩所致。新元非常強勁也是個問題,在這裡消費(對外國旅客而言)變得相當昂貴。」
「我們(烏節路商聯會)持樂觀態度,但終究還得取決於中國經濟接下來如何發展,以及中國國內的消費與支出水平會否提升。」

烏節路在許多中國旅客心中,難道已不再占有一席之地?(海峽時報)
不過邵在忠補充說,烏節路上的中國旅客雖減少了,他們目前還是最肯花錢的,穩坐烏節路旅客消費榜榜首,緊跟其後的是來自印尼的旅客。印度旅客量的激增也不容小覷,單在2023年11月,到訪烏節路的印度旅客就多達9萬人次。
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購物商業街之一,難道烏節路在許多中國旅客心中,已不再占有一席之地?有哪些因素可能促成這個現象?
烏節路商場價位普遍過高?
猶如邵在忠提到的,部分中國旅客「止步」烏節路,或許是因為消費價位普遍很高。
一般旅客對烏節路的印象是:購物商場內奢侈品牌精品店林立、四周都是房價不低的酒店等。
去年就有一項報告揭露,烏節路在「全球最昂貴零售地點」榜上排名第12,零售樓面租金從2022年的每平方英尺404美元(約540新元),增至2023年的431美元(約576新元)。
邵在忠指出,目前烏節路高端商品的消費仍高,問題是很多中檔消費者(mid-range spenders)還未回流。

烏節路上有多家奢侈品牌精品店,中檔消費者要到那裡購物前可能會再三考慮。(海峽時報)
有調查發現,2023年第一季,有52%的中國旅客有意在下來三個月出國旅行,但到了第三季度卻下跌至18%,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旅遊開銷高於預期。
這樣看來,烏節路不乏富裕消費者,但中檔消費者要去那裡購物時,也許會再三考慮。
因此,把預算當作重要考量的中國旅客,如今不太願意到烏節路走走,也算是有跡可循。
中國國內旅遊需求更強勁
據《路透社》1月1日引述中國官方數據報道,
從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1日的三天假期,中國國內旅遊行程1.35億趟次,同比去年飆升155%;
這三天中國國內旅遊收入增至797.3億人民幣(約148億新元)。

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1日的三天假期,中國國內旅遊行程1.35億趟次,同比去年飆升155%。圖為萬里長城的旅客人潮。(路透社)
國內旅遊需求節節攀升,反倒促使中國旅客暫時擱置出國計劃。除了上述提到的消費價格問題,另一個原因很可能是中國旅客覺得沒必要出國購物。
紅螞蟻去年曾寫過,更多中國消費者選擇留在國內「瞎拼」,若要購買高端奢侈品時,可以就近飛去有離島免稅政策的海南島。
這種消費習慣上的變化,加上來自電商平台的競爭,想必會對烏節路的生意帶來影響,進而讓部分中國旅客漸漸失去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據專家觀察,有新加坡商家已經注意到,中國旅客的消費能力其實早在疫情暴發前就開始下降。
新加坡的「購物天堂」不止一個
烏節路的魅力,或許也因面臨了其他購物商場的競爭。
雖然烏節路的地點位置優越,位於新加坡市中心,但滿街的購物商場未必讓它占有優勢。
相比之下,中國旅客可能會更傾向於前往濱海灣金沙購物商城,那裡同樣有各大時尚品牌的門店,包括高端奢侈品牌。關鍵是,整個濱海灣金沙區域集酒店、賭場、餐館、會議與展覽中心、劇院、藝術科學博物館、空中觀景台等於一身,再走幾步路還能去濱海灣花園逛逛。
這種「一站式」體驗,應該會讓旅客覺得更便利,更物超所值。

濱海灣金沙購物商城內各大高端時尚品牌的門店齊聚一堂。(海峽時報)
以旅客角度來看,去一個地方購物,臨近就有多個值得打卡的旅遊景點,對某些旅客而言絕對更具吸引力。
除了面臨來自濱海灣金沙購物商城的競爭,新加坡最大的購物商場怡豐城(Vivo City)或多或少也對烏節路的購物天堂地位產生威脅。
怡豐城也算得上是聖淘沙島的「門面」,在商場內乘搭輕軌列車就能直達聖淘沙、名勝世界賭場、新加坡環球影城、各大海灘等旅遊景點,與濱海灣金沙購物商城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滿足旅客「一站式旅遊」的需求。
更微妙的是,怡豐城內的門店品牌多屬於中檔,非常適合中檔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公眾到怡豐城車展看車買車。(聯合早報)
雖說上述理由可以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旅客,減少到烏節路逛街的原因,但以中國旅客回流新加坡速度緩慢的情形來合理推測,他們當中肯定有不少人應該是基於這些原因而不逛烏節路。
當然,旅客們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長短也有關係。如果只逗留三天兩夜,也許就會以濱海灣金沙或怡豐城來「取代」烏節路。
雪上加霜的是,烏節路不少購物中心缺乏人氣,自然無法迎來更多旅客。就算有幾家較受歡迎的購物中心依然能吸引到中國旅客,也無助於烏節路整體購物環境的提升。
估計是有業者已觀察到這個「冷卻」趨勢吧,烏節路如今正在開展一系列的轉型計劃,包括增設新景點,如去年啟用的新綜合玩樂設施TRIFECTA。

占地約0.46公頃的綜合玩樂設施Trifecta設計圖,屆時公眾在烏節路上也可以衝浪、滑雪。(Trifecta提供)
這樣的改變有沒有辦法吸引更多中國旅客回流,現階段還言之過早。
不過,2024年是中國旅客不受疫情限制出遊計劃的第一年,烏節路或新加坡旅遊業能否成功吸引中國旅客回流,下來的農曆新年長假或許就能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