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位於東南亞中心、擁有550萬人口、以華裔人口為主的城邦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內地投資的熱門目的地。然而,自 2018 年以來,由於地緣政治、供應鏈脫鉤和疫情迫使多元化的需求,來自中國的資金、人才和專業知識的流動加速。

圖源:彭博社
儘管新加坡自身市場規模較小,但中立的新加坡被視為將資本部署到擁有 6.75 億人口的東南亞其他地區的關鍵樞紐。據商業團體估計,去年約有 500 家中國公司在該市設立或遷址,湧入者包括家族辦公室基金、私募股權公司和財富管理公司,他們都帶來了來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專業知識和人才,並渴望投資新加坡的技術和初創企業。
新加坡是通往東南亞的「門戶」,因此許多地區初創企業都在新加坡設有控股公司。中國海銀財富駐香港子公司海銀國際執行長尼克·肖表示,中國投資者看到了這個擁有年輕且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的地區的巨大潛力,可以複製來自中國的成功創新和產品。
「新加坡的金融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使其成為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中國投資者的完美啟動平台。」他指的是最近鼓勵更多投資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的改革。
01 中國的企業家和專業知識助推東南亞科技創新
新加坡的技術領域不僅僅從中國的資本中受益,還從中國的企業家和專業知識中受益,許多中國的出口包括企業家和專業知識,其中許多人後來在東南亞創辦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根據專注於東南亞的投資集團 Asia Partners 的研究,有超過 13,000 名中國大學畢業生在東南亞科技行業工作,其中 557 人是創始人、聯合創始人或執行長,大多數人(大約68%)居住在新加坡。

圖源:雅虎
SCI Ecommerce 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集團,在今年的榜單上排名第 29 位,該集團由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兩名前員工於 2014 年創立。SCI(新加坡、中國、印度尼西亞的縮寫)幫助聯合利華或雀巢等跨國公司在東南亞和中國建立和管理在線商店。
中國資本也幫助新加坡培育了一代初創企業,總部位於新加坡的 Grab 是一款提供叫車、送貨和金融服務的超級應用程式,已獲得中國叫車集團滴滴出行、高瓴資本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支持。
印度尼西亞的 Gojek 和新加坡的 Sea(電子商務平台 Shopee 的母公司)都得到了騰訊的主要支持。
許多內地投資者也支持新加坡的風險投資基金,其中大部分投資於東南亞地區。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 的基金投資了許多富有的個人和中國科技公司。
Insignia 創始管理合伙人陳英蘭 (Yinglan Tan) 表示:「儘管東南亞初創企業從中國汲取靈感,但如果沒有當地『嚮導』或合作夥伴,該地區的許多層面就無法完全理解,這是許多本地投資者或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可以介入的地方。」
02 新加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儘管新加坡在吸引中國資本和人才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它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機遇,一方面,新加坡需要培養出足夠的人才和先進的創新技術,使其與以色列等精通技術的國家處於同一水平;另一方面,新加坡需要利用其在東南亞的地理優勢,打造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和產品。
「新加坡要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中心,存在一些障礙。」一家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私募股權集團的負責人解釋說,「政府需要讓企業更容易雇用外國技術人才,因為地域原因這裡存在技術技能和人才缺口。」
「我知道許多初創企業在新加坡以外的地方雇用科技人員,因為政府對外國簽證的規定變得如此嚴格,這對這裡可以開發的尖端技術水平產生了連鎖效應。」

圖源:彭博社
然而,在 FT/Statista 對 2023 年亞太地區高增長公司的調查中,新加坡在城市排名中攀升至第二位。東京以 82 家公司位居城市榜首,其次是新加坡(75 家公司)和首爾(60 家公司) 在名單上,這表明新加坡仍然是該地區的技術領導者之一。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軟體公司 Rimm 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拉維·奇丹巴拉姆 (Ravi Chidambaram) 表示:「創造世界領先的技術並將其作為產品出口或銷售到全球需要時間,新加坡的科技公司有兩種方法可以擴大規模,即利用市場規模或建立世界一流的智慧財產權。「
是的,作為一家在新加坡科技公司,確實受益於靠近東南亞的地理位置,但無法受益於創建世界級智慧財產權所需的大量技術和數據科學專業知識。要建立這種類型的生態系統,需要更多耐心的資本和更自由的勞工制度。
03 中國和新加坡的未來合作前景
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經濟和技術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淵源,兩國在貿易、投資、教育、文化等領域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和互利的合作。隨著全球形勢的變化和東南亞市場的崛起,中國和新加坡的合作也面臨著新的機遇。
一方面,中國和新加坡可以共同推動東南亞的發展和繁榮,為該地區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價值。中國可以利用新加坡的金融和法律優勢,為其在東南亞的投資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利;新加坡可以利用中國的市場和技術優勢,為其在東南亞的業務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增長。
兩國可以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為東南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圖源:彭博社
另一方面,中國和新加坡也需要應對一些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如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技術安全的擔憂等。兩國也需要加強對外的溝通和宣傳,展示其合作的積極影響和價值,消除外界的誤解和偏見。
總之,中國和新加坡之間的經濟和技術合作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有利於雙方的發展和東南亞的繁榮,兩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深化合作,共創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