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下一任總理黃循財 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人?

黃循財。(圖:CNA)
在曾跟他共事的公務員、基層領袖和老師的眼裡,即將在今天(15日)宣誓出任我國第四任總理的黃循財是個關注政策細節、思維清晰、胸懷大局的領袖,是個有著高標準但也善於培養下屬的上司。
他們形容,他為人內向,但平易近人,面對公眾也日漸自在,多年來一直都很腳踏實地,以民為先。
在公共服務擔任過許多高級職務的李國發十多年前在財政部任職時,黃循財是他的上司。他還記得,黃循財回營受訓時仍會回復電郵,有時甚至穿著軍服回到辦公室,令他印象深刻。
目前擔任國際非營利組織錢德勒治理研究院院長的他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訪問時說:「他可能是最早進辦公室,最後離開的人。」
李國發記得,黃循財當時在財政部的公務已經相當繁忙,但他卻主動考取了特許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
「他已經可以勝任他的工作,但他就想要那個職業技術證書,在一些非常技術性的金融工作方面可以親力親為。」
十多年前也曾是黃循財下屬的王建安提到,他們的單位當時需要請一些經濟學教授來建立經濟計量模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年僅30歲左右的黃循財跟教授們進行討論和對話時,雙方不相上下。
現任建屋發展局局長的陳明銳於2014年至2018年之間在國家發展部擔任副秘書期間,也曾跟從2015年擔任國家發展部長至2020年的黃循財共事。
在他印象中,黃循財非常清楚政策的考量和細節,因此跟他共事「挺容易的」。「尤其是在公共住房方面,這涉及了財政問題,我國不同階層的人的住屋需求和願望也可能大不相同。」
顧全大局 思維清晰
黃循財關注細節的同時,也不忘顧全大局,在戰略層面上也是思維清晰。
曾在教育部擔任教育總司長的王斯芸透露,本地學校在冠病疫情高峰期過去之後推出結合居家學習和在校學習的混合學習模式,引起熱議。
支持和反對混合學習模式的理由都很充分,而這個模式對學生、教師、學校,甚至家長所造成的影響,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王斯芸說,黃循財當時一直在思考,權衡不同問題和利與弊,然後做出政治決定。「他心裡很清楚,如果對學生有利,我們就應該這麼做。」
標準高但也善於栽培人
曾擔任國家發展部住房司副司長林思蔭說,黃循財不會把意見照單全收,而是會設法了解背後的理由和情緒,鼓勵大家進行健康的討論。
陳明銳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他形容,黃循財身為一位非常資深的領導,他卻沒有架子,不怎麼令人緊張害怕。「但是,跟他進行討論時,確實要做好準備。」
他指出,黃循財在發現任何錯誤時,也都會花時間向他手下解釋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他一直都很願意指導他人,從大約20年前就是如此。」
黃循財所負責的馬西嶺-油池集選區林邦區的基層領袖普雷瑪·蘇雷什(Prema Suresh)也說:「如果有人犯了錯,他會允許我們從中學習、從中改進。他不會給我們任何不愉快的臉色。」
願意接受批評
曾跟黃循財共事的人們也形容,他的領導風格屬於開放式協商,而不是自上而下。
建屋發展局處長(租賃)林思蔭說,黃循財會清楚解釋自己的想法和顧慮,坦率地分享他在棘手問題上的掙扎,總是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想法。
陳明銳也贊同,他說,黃循財在做出決定或提供指導之前,都會積極徵詢他人的看法,無論他人的資歷高低。
內向但平易近人
許多早期與黃循財共事的人也說,他整體上是個害羞且內向的人,但他面對公眾已經越來越自在。
這麼多年來都沒有改變的是,他一直都沒有架子。
李國發記得,黃循財在財政部工作期間,都會記住辦公室里工作人員的名字,並與他們聊天。
「辦公室里的工作人員和阿姨們都很喜歡他。他在各個層面上都有良好的關係。「
黃循財在維多利亞初級學院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卓麗霞也記得,學生時期的黃循財也跟不同背景的同學們相處得很好。
目前是淡濱尼美廉初級學院副院長的卓麗霞形容,黃循財為人溫暖、謙虛、真誠,學業成績優異,經常都會提問以及貢獻不錯的想法。
她還記得,黃循財當年曾向她徵求關於獎學金的建議。「我們談到了履行獎學金的義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思考如何為社區做出貢獻和服務。我當時就知道,這是一個心存善念、有前途的年輕人。 」
在基層與他共事的人則提到,儘管職務繁忙,黃循財仍會為居民空出時間。
曾在財政部與黃循財共事的王建安說,作為經濟學家,黃循財大可從事金融業賺大錢,但他卻選擇了公共服務。
「他選擇服務社會,是因為他想利用自己的技能來制定政策,為廣大的新加坡人謀求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