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坐擁16家獨角獸企業!排名第一的公司來自中國估值高達660億美元
在融資環境變得越來越艱難的情況下,新湧現的獨角獸企業的數量顯著減少。今年第三季全球僅有12家新獨角獸企業誕生,是六年多來誕生數量最少的一個季度,新獨角獸企業誕生率顯著下降。
什麼是獨角獸企業?

在神話中,獨角獸形如白馬,額前有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是傳說中美好而稀有的一種動物
在投資界術語中,獨角獸企業,指的是估值至少10億美元 (約73億人民幣),沒有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私人公司。
根據數據平台CB Insights 公布的資料,截止今年10月,全球共有1220家獨角獸企業,當中有16家在新加坡,是全球數量最多的10個國家或地區之一。

美國以652家獨角獸企業,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獨角獸企業的國家,中國以173家排名第二,印度有71家排名第三,新加坡與巴西並列第九位。
TikTok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以2250億美元的估值,榮登全球獨角獸企業之王。

圖源:位元組跳動官網
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以1500億美元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時裝巨頭希音(SHEIN),估值為660億美元。
新加坡造「獸」速度全球前列
新加坡的造」獸」速度最快位居全球前列。根據英國網站(Money.co.uk)發布的獨角獸成長速度全球排名中,新加坡初創公司平均需要6年零11個月成長為獨角獸,與美國和澳大利亞所用時間持平,僅次於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和日本。
毋庸置疑,新加坡已成為孕育獨角獸的一片沃土。

新加坡,一個國土面積僅有724.4平方公里的小體量市場,不僅享有花園城市的美譽,而且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勢頭依然備受看好。特別是在出海熱潮和貿易戰之後,無論是中國企業進軍東南亞,還是美元基金尋求風險分散,都紛紛選擇在這片土地上大展身手。
為什麼「獨角獸企業」鍾愛新加坡呢?
首先,新加坡的資金來源相當多元化。不僅周邊國家或地區的資金開始匯聚至新加坡(中國的資金大約占到20%到30%),同時其他財富中心的資本也紛紛流向新加坡,包括來自中東、歐美等地。

新加坡CBD區,聚集了一眾金融高科技公司
其次,新加坡在政治立場上相對中立,這使得它能夠以「全球門戶」的形象吸引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和投資者,從而促進了新理念的交流與合作。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正在建設日益完善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創建高質量的創業環境,通過抓住全球化的機遇,吸引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資本、創新平台等多方力量齊聚一堂,推動獨角獸企業在這裡大放異彩。
新加坡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金融、企業服務以及區塊鏈/虛擬貨幣相關的產業。
「出海獨角獸」落戶新加坡,SHEIN或赴美上市
SHEIN於2008年在中國南京成立,是一家跨境快時尚電商品牌。
2021年SHEIN已經超過亞馬遜,成為美國手機應用平台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SHEIN稱中國市場依然非常重要,會以本地化為目標在不同核心市場國家設立中心,如美國、新加坡。
2022年開始,SHEIN的總部遷往新加坡,並積極擴大新加坡的團隊規模,增加新加坡員工數量。

圖源:SHEIN官網
目前SHEIN是新加坡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創始人許仰天的財富約為100.5億美元。
有消息透露,SHEIN正在美國籌備進行其首次公開募股(IPO),旨在爭取高達900億美元的估值。
新加坡其他獨角獸企業:
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HyalRoute,估值35億美元
加密貨幣服務Amber Group,估值30億美元。
B2B商務平台Moglix,估值26億美元。
數碼付款Coda Payments,估值25億美元。
人工智慧技術Advance Intelligence Group,估值20億美元。
雲端服務業務Trax,估值20億美元。
跨境支付和匯款NIUM,估值20億美元。
金融服務Kredivo Holdings,估值16.6億美元。
保險服務平台bolttech,估值15億美元。
網上零售平台Carousell,估值11億美元。
數碼金融Matrixport,估值10.05億美元。
企業方案分析PatSnap,估值10億美元。
二手車交易平台Carro,估值10億美元。
體育媒體ONE,估值10億美元 。
快遞服務Ninja Van,估值10億美元。
這些新加坡本地獨角獸企業中,包括 Amber Group 和 Moglix 都取得了淡馬錫直接或間接的融資。數據顯示,淡馬錫在全球78家獨角獸企業都有投資,涵蓋了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和電子商務等領域。
人工智慧領域獨角獸增長更快速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新出現的獨角獸企業共有59家,數量比起以往略有減少。中國有5家新上榜的獨角獸企業,分別為智譜AI, 茶百道,麥田能源,徐州博康以及安徽華晟。

雖然全球獨角獸企業誕生率走低,報告說,獨角獸企業發展仍不乏亮點。特別是過去一年裡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迅速崛起,新科技對企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使得過去一年誕生的獨角獸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一是該領域相關企業,這些公司以更快速度成為獨角獸。在全球範圍內,達到10億美元以上估值平均時間為七年。但這些公司平均只用了四年就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