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冠病疫情消退、邊境重開加上新元匯率走強,過去兩年有越來越多新加坡人或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越過長堤到新山看牙醫。一些靠近關卡的牙科診所,在周末接待的求診者中,有七至八成是新加坡客。
不過,新加坡牙科協會提醒,在國外看牙科要謹慎行事,因為一旦有涉及醫德或治療後併發症的相關投訴,就不在他們管轄範圍。病患在其他國家尋求牙科護理前,應確保掌握足夠的信息,再做出求醫決定。
《聯合早報》報導,位於新山彩虹花園的心悅牙科(SmiLings Dental) ,距離新山關卡不到5公里距離。診所負責人陳雁玲醫生透露,他們每周營業7天,來自新加坡的求診者大多在周末上門,除了新加坡人,也有很多是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和外國人。

新山心悅牙科診所負責人陳雁玲醫生(右)使用3D掃描器看求診的黃梓丞牙齒情況,並與對方討論治療方案。 近年有越來越多新加坡人或在本地工作的馬來西亞人,越過長堤到新山看牙醫,黃梓丞(左)是其中一人。
有15年經驗的陳雁玲說,診所採用預約制,許多首次上門者通過親友介紹,但也有不少參考谷歌評價後,選擇他們的服務。
其中一人是陳方暉(53歲,退休者),他去年底與妻兒首次到這家診所洗牙後,覺得牙醫手藝佳,加上收費約是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因此今年4月趁平日人潮較少,再度帶母親和另一名兒子前去洗牙。他透露,每人每次收費介於120至150令吉(約34至43新元)。
「服務品質和新加坡一樣,通過Whatsapp預約也很方便。加上選在平日去洗牙,開車過關卡,來回交通都很順暢。」
口耳相傳上門
執業13年的新山茂奧斯汀花園The Smile Dental Lounge牙科診所主任醫生沈忠南指出,來自長堤彼岸的客人多靠口耳相傳上門,很多人預約做牙套、牙冠及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Root Canal)等。
他舉例,在新加坡進行根管治療,每顆牙齒的收費介於800至1000新元,同樣的療程在新山收費介於800至1400令吉(約230至400新元)。
由於一些客戶是趁周末前來度假順便看診,其診所藉助科技提高效率。如使用口腔掃描儀及3D印表機,記錄患者的牙齒印模,可在同一天列印出保持器(Retainer),免去客人須再次上門的麻煩。
保持器是一種定製牙科裝置,一般是患者完成綁牙後,須戴它讓牙齒固定位置,以免再度走位。
沈忠南的診所在2020年7月疫情期間開業。他觀察到,2022年4月邊境重開後,新加坡客並沒在短時間內涌往新山看牙醫,而是在過去一年多,疫情較穩定和新元匯率更強勁後,來自對岸的求診者人數才逐步增加。
新山看牙科 先資料收集
戴保持器多年的鄒銘慧(25歲,執行人員)去年7月到新山過周末,無意中經過一家能在隔天提供保持器的牙科診所,加上價格合理只要300令吉(約86元), 就決定嘗試。
「我並非專程去看牙醫,很幸運遇到好牙醫。我的建議是,任何人若有意去新山看牙科,最好事先做一些資料收集。」
儘管相對便宜的費用,吸引部分新加坡人越提看牙醫,但也有人考慮到交通、便利程度,選擇在本地求醫。
陳晶華(39歲,家庭主婦)去年曾帶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到馬來西亞看牙醫,因為女兒牙齒有些不齊,當時牙醫指女兒的情況不太嚴重,建議可佩戴活動式兒童牙套。由於需要多次複診,考慮到只能周末或假期去新山,她最後選擇在本地看牙醫。
陸續有新加坡客
執業14年的黎佩珊醫生說,她的診所Pink and White Dental在2017開業後,就陸續有新加坡客前來,很多人已是熟客。
她指一些療程如戴隱形牙套需要多次上門複診,在正式治療之前他們都會和患者詳細講解,若對方無法按時來,她會建議求診者在新加坡看牙科。
「我們提供多種選擇並解釋利弊。最終,患者會得到所需信息,並做出明智決定。」
新加坡牙科協會:
越堤看牙醫須謹慎
新加坡牙科協會提醒,在國外看牙科要謹慎行事。除了事後若有糾紛或投訴無門外,長堤塞車也對病人獲得妥善治療帶來一定挑戰。
新加坡牙科協會秘書長陳添旺醫生說,美食和購物吸引新加坡人到國外享受時光,但論及醫療特別是牙科治療 ,絕大多數新加坡人,仍喜歡在本地找回已長期看慣的牙醫。
該會強調,如果費用是驅使少數新加坡人出國看牙醫的重要因素,那政策決策者、醫護人員及患者,都須優先考慮可負擔和優質護理之間的平衡。這涉及持續評估與完善政府補貼、報銷計劃和監管框架,以保障患者利益,並維護牙科服務的卓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