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檢證現場。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檢證合格的,蓋上個「檢」字,才可安全離去。通不過的,直接押上車,拉到海邊集體槍斃。「亂離時代」展品。)

(這是20歲廣東籍貫男子朱振南的良民證,他是海味雜貨店店員。「亂離時代」展品。)
位於樟宜的惹蘭培本是其中一個屠殺地點。這些是1966年在惹蘭培本亂葬崗發掘出來的,有鑰匙、錢包、筆、眼鏡、梳子、子彈殼、皮帶扣、煙斗等。這些都是野蠻侵略者血淋淋的罪證。




(以上三幅:「亂離時代」展品。)
日本占領的三年半中,各族人民受盡了苦難和壓迫。日軍也勒索南洋華僑交出5000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持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


(飢餓的百姓。圖源:網絡)
陳崇智(1916年-2012年)是抗日戰士。對當時日寇的暴行,他寫道:「毒刑苛政,暴斂橫徵,折磨戰俘,肅清檢證,殘害人道,罪惡滔天」。

銘記歷史,吸取教訓
被日寇占領的那段歷史,是新加坡人銘記於心的痛。
除了痛,更重要的是教訓。
至今,新加坡每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提醒人們銘記歷史,居安思危。


(中學生參加紀念活動,在」銘記歷史「的圖文板聽取介紹。圖源:蔡厝港中學)
英軍投降,此事留給新加坡人的震撼和教訓很深刻。自己的安全,不能靠別人。
說到安全,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軍隊。

也呼應了羅振宇在「1004年」這一期「文明之旅」所說的,「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戰鬥力」——與宋朝一樣,新加坡武裝部隊的更新換代,一來靠的是經濟優勢,二來靠的是技術優勢。
跨越時空,文明的演變,有共通之處。

正是因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才帶來軍隊和防務的更新換代;也正是因為軍隊和防務的更新換代,才能有和平穩定,才能保障經濟發展。
不過,最重要、最根本的不僅僅是精良軍備,也不是雄師若干,而是全國上下有共御外侮的決心與血性。
這就是新加坡「全面防衛」六個環節當中的「心理防衛」——「以身為新加坡人而自豪,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同心協力度過難關」。
如果沒有決心與血性,縱有數倍於敵的大軍,也終要亡國於投降將軍。1942年新加坡保衛戰之慘敗及隨之而來的折磨與屈辱,就是血和淚的教訓。
在下一期的「得到·新視界」講座,我準備談「消失在歷史長河的先驅華人——峇峇娘惹」。歡迎光臨。

新加坡警察部隊、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警察部隊、新加坡眼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