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黨前非選區議員余振忠與新書《藍色旅途:透視新加坡工人黨》(Journey in Blue - a peek into the Worker's Party of Singapore)。(聯合早報)
作者 張麗苹
余振忠的名字,並不如他所效忠的政黨——工人黨的名字來得響噹噹。
但這名工人黨前非選區議員所撰寫、日前出版的新書《藍色旅途:透視新加坡工人黨》(Journey in Blue - a peek into the Worker's Party of Singapore)如今卻也響噹噹了一回。只因為他在書中揭露了向來蒙著面紗的工人黨,這個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內部的運作模式。

《藍色旅途:透視新加坡工人黨》(Journey in Blue - a peek into the Worker's Party of Singapore)的封面。(余振忠面簿)
現年55歲的余振忠在今年7月10日的新加坡大選中,代表工人黨出戰馬林百列五人集選區,最終以42.24%的得票敗給由陳川仁領隊的人民行動黨「五男團隊」。
余振忠在面簿上發貼文自問自答: 「我是不是要退出政壇?我還是會繼續服務工人黨,但我不打算出戰未來的大選。許多更年輕更有資格的人選已經站出來,我不認為我有必要再活躍於大選。你讀到的信號沒錯——2020年將是我參與的最後一屆大選。」
他在接受《網絡公民》訪問時說,這樣的一本書通常是在旅途的最後一段才會撰寫的,也算是為他的政治生涯畫下句號。

(余振忠面簿)
在第二道自問自答中,他透露,這本書是他的私人項目,並非「奉旨」撰寫的。書中內容是他有感而發所寫,不是被誰要求寫的,也沒有被誰要求刪掉哪個部分。
「我修改了一些信息是為了讓它更貼近事實,然後又加入更多信息讓事件和對話的描述更清晰,但內容基本上是未經審查的。這是我個人的書,不是一個政黨的刊物。」
「這本書也不是什麼大揭秘,我只是在書中嘗試推廣更好的政治教育,因為我覺得那些想寫關於我們(工人黨)或者批評我們的人,應該先好好了解今日工人黨內的運作。這些年來,我有幸參與本地最大反對黨的轉變過程並扮演一個角色。正因為我無意在未來大選中出戰,我可以更從容地暢所欲言。」
以下就是余振忠在書中所透露的一部分「未經審查」內容。 黨內確實存有「反劉程強」勢力 余振忠在書中首次證實,工人黨內部確實有一小群黨員認為,阿裕尼—後港市鎮會在黨內國會議員手裡管理不當,導致出現財務和治理方面的疏漏。
據余振忠透露,這個目前還在審訊中的「市鎮會提告市鎮會理事」官司加上前秘書長劉程強過去曾清除一些工人黨黨員所引起的不快,直接促成2015年大選時,工人黨「失去光彩的表現」,同時化身為一道閃電,劈出工人黨2016年的「公開挑戰秘書長事件」。
「(黨內)對劉程強的不滿一直都存在,但他們需要一個領袖以及機會推翻他。對方陣營人數太少。他們至少需要一名議員級人物在背後支持,才能贏得其他人的支持。」
這股勢力後來集結在阿裕尼團隊的陳碩茂身後。對方在2016年的幹部大會挑戰劉程強,不過最終敗下陣來。這個對外輕描淡寫帶過的競選,開票過程卻是極度緊張的,計票時直接將成績投影在大螢幕上。
當時,劉程強將手中未投出的票舉起來讓大家見證,然後將自己的命運交給當天投票的106名工人黨黨員。
不過余振忠指出,那次的事件並沒有影響到陳碩茂與工人黨內其他領導的關係。

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2019年首場新春聯歡晚宴上,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右二起)、議員陳碩茂、主席林瑞蓮、前黨魁劉程強等人一起撈魚生與居民共慶新春。(聯合早報)
劉程強後來在2018年退下來,將秘書長職位交到畢丹星手裡。早在今年年初,劉程強就已經決定不再參與大選,並非因為後來跌倒傷到頭部,才決定不參選。

2020年大選競選期最後一天,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左)在7月8日現身後港地鐵站一帶為工人黨阿裕尼集選區的競選團隊助陣。工人黨「粉絲」還特意帶了「藍黨」招牌雨傘,請劉程強在上面簽名。(聯合晚報)
余振忠告訴《海峽時報》,工人黨在2020年大選表現亮眼,畢丹星在新一屆國會也贏得人們的讚賞。他不認為即將在本星期天(27日)舉行的工人黨幹部大會新一屆中委選舉中,會有人挑戰畢丹星的秘書長位置。
他補充說,劉程強之所以決定退出選舉,是因為畢丹星已經向他證實了自己是一名稱職的黨秘書長。工人黨會要求所有議員都必須把演講稿提交給領導審查,然後劉程強總會根據他的經驗提出建議。
「畢丹星是我們當中,學習能力最強的人」。
佘雪玲如何加入工人黨?
以國民團結黨黨員身份出道的佘雪玲,今年大選前突然「跳槽」到工人黨,有人歡喜有人愁。但余振忠在書中透露,佘雪玲早在2015年就主動提出幫忙工人黨拉票。

佘雪玲在今年大選前突然「跳槽」到工人黨。(聯合晚報)
佘雪玲2011年曾在國民團結黨旗下競逐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席並取得不俗成績。然而這位名聲大噪的美女議員,並不打算出戰2015年大選。她在獲知余振忠準備領軍出征馬林百列這個她曾參選的選區後,就主動提出要幫忙。
余振忠接受了她的好意,原本想安排佘雪玲和他的參選團隊一起出現在區內一場走訪活動上,不料卻先後接到黨主席林瑞蓮和秘書長劉程強的關切簡訊,要求他取消這項安排。
劉程強還特地安排與他見面。余振忠在書中寫道:
雙方爭論45分鐘之後,劉程強帶著怒火對我說:「我原本以為你會有更好的政治判斷能力。我們是工人黨,必須以工人黨的身份競選。」
劉程強當時認為,佘雪玲的政治明星效應過於突出,很可能會干擾到工人黨團隊的選戰。余振忠雖然沒有完全被說服,但為了維持黨的團結,決定讓步,只讓佘雪玲低調在幕後幫忙。
幫著幫著,她還成了工人黨60周年黨慶特刊工作小組的成員,與黨內成員合作愉快,奠定了她日後加入工人黨的道路。
最痛苦的國會辯論:阿裕尼—後港市鎮會案件
余振忠在書中指出,對他而言,最痛苦的經歷之一,就是國會中展開的關於阿裕尼—後港市鎮會案件的重大討論。
「對我而言,真的相當痛苦,只能在旁看著整場辯論,看著行動黨在這個現代格鬥競技場上,不斷地重重揮出一拳又一拳。」
余振忠說,他與同為非選區議員的嚴燕松,接到黨內指示讓他們置身事外,不要參與辯論,因為他們並不隸屬於阿裕尼—後港市鎮會。
他說,當關於這個課題的辯論在國會中進行時,一到中場休息時間,工人黨的議員們在國會的茶室,總會不約而同與自己人待在一起,因為在那種時刻,與行動黨議員打交道,實在怪尷尬的。
其他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工人黨和行動黨的議員們私下還是相處得很愉快的。
余振忠也以行動證明了這點。他跟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吃了午餐,贈書給這名聖伯特理中學的學長。


「和楊榮文愉快地吃了午餐,他對事情的深思熟慮與見解,是我非常佩服的。我們約在如切一帶的新加坡歐亞裔人協會。這棟樓對榮文意義重大,他曾經在內閣中是歐亞人士的代表,如今也是協會的贊助人。如切區則對我和《藍色旅途》這本書而言,意義重大。因此,約在這裡,最是完美。」
新加坡的政治何嘗不也是這樣?台上吵吵鬧鬧爭得面紅耳赤,台下一家親一起吃飯聊夢想。
新加坡很小,小到大家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羈絆,不是某某人的某某人,就是曾在某某地方有過共同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