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8世紀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占領;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隔日,新加坡獨立建國,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
跟國內的城市比較,深圳面積1997平方公里,北京面積1.64萬平方公里。新加坡大約只有0.4個深圳大,0.04個北京大,也難怪有些人將新加坡稱為「坡縣」。

一直以來,新加坡之所以在國際上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就在於立足東協,致力維護東協團結與合作;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重要國家的合作關係;同時,奉行「大國平衡」,主張在亞太建立美、中、日、印戰略平衡格局。
吸金之城
新加坡是世界級物流中心、環球金融中心、以及環球企業成立亞洲總部的理想地點,經濟地位不可小覷。而就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以84.8分,首次超越美國登頂榜首。報告中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
這對新加坡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然而只是競爭力全球第一,新加坡並不滿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外幣存款自2019年7月起就開始穩健增長。從2015年起,銀行外幣存款一直介於70億到90億新元之間,這個數字在去年7月突然激增,比前一個月大幅增加43%,達到111億新元。
之後,外幣存款開始逐月增長,於2020年一月突破200億新元,四月達到269億新元,到現在更是創下新高。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甚至還趕上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全世界好多的錢都還是流到了新加坡。這樣一看,「吸金之城」的稱號對新加坡來說實至名歸,但是新加坡到底有多麼吸金,又吸的是哪些金,這些,可能都在人們的想像之外。
目前,新加坡是全球1200家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根據Cushman在2016年發布的數據,新加坡是跨國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區域總部最多的城市,目前共有4200家亞太區域總部存在於新加坡。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環境報告》綜合開辦企業、辦理許可、財產註冊、保護少數投資者等等10個方面,新加坡已經連續10年占據榜首。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和優勢,即便在疫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衝擊之下,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位元組跳動、騰訊、阿里巴巴、愛奇藝等等都宣布大力注資新加坡,計劃在新加坡布局區域甚至全球總部。
而張開雙臂迎接全球企業落地的新加坡,無疑可以從這些落地新加坡的企業的經營活動及其他相關活動如人員招聘中獲得不小的經濟利益。
新加坡「吸金」的步伐從未停歇,與此同時,「吸金」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新加坡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或許是深厚的金融底蘊使得新加坡總有更加敏銳的嗅覺,在全世界都發展的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上,新加坡也是一馬當先、當仁不讓。區塊鏈技術是金融科技的一個重要分支。2019年底,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而早在兩年前,也就是2017年底,新加坡就已經成為和美國、瑞士齊名的世界三大區塊鏈項目中心。追溯歷史,新加坡在金融科技上能有這樣的成就並不奇怪。從20世紀60年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70年代的經濟密集型產業,80年代的資本密集型產業,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產業,一直到21世紀初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新加坡幾乎每十年就會進行一次經濟轉型,緊跟時代的浪潮。
你問新加坡為什麼總是能走在世界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前列,歸根結底,還是「求變」的基因起了決定性作用。建國伊始就充滿危機意識的新加坡,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發展的機會。也正是這份「求變」的基因,讓新加坡總能超出人們的想像,做出經濟發展上的革新與改變。
包容之都
經濟發展上,新加坡爭當時代的弄潮兒,總是在求新、求變,充滿了包容性。在文化上,新加坡也呈現與經濟發展相符的包容。
在新加坡,除了違法犯罪的行為,似乎一切,都被這座城市溫暖的包容著。這份包容,體現在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的地鐵上,你能看到西裝革履的都市白領,也能看到穿著短褲背心的大爺,甚至還能看到穿著印度沙麗的美麗姑娘。他們在人群中都是最最平常的存在,周圍的人不會因為他們穿著什麼就投去異樣的眼光,因為新加坡從來不是一個「以衣取人」的國度。

在新加坡的美食街上,你可以看到西式的咖啡館優雅靜謐,也能看到中式的火鍋店熱火朝天。從充滿市井氣息的小販中心到環境典雅的高端餐廳,中餐、西餐、印度菜、馬來菜、泰國菜、日料、韓餐你挨著我,我靠著你,共同譜出了一曲和諧的味蕾之歌。至於想吃什麼,這還不是隨便選?
新加坡本身是個文化大熔爐,種族多元化是一個顯著的特徵,其中華人占76.7%、馬來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種族占1.5%。走在街上,身旁經過的人有各種膚色、說著不同的語言,但大家都能彼此尊重、不分種族的相處和諧。
在新加坡全島都可以看到這種宗教多元化:從牛車水的克羅斯街到史密斯街,沿著南橋街走三個街區,就可以穿過清真寺,斯里瑪麗亞曼教堂和佛牙寺這三個完全不同的宗教建築;位於滑鐵盧街的馬海阿貝猶太教堂對面就是天主堂Catholic Foundation,兩種信仰僅一街之隔;印度廟和道教宗祠也可以隔街相望、互不打擾
此外,每個宗教和種族的重大節日都必定是新加坡的官方假期,充分照顧到各種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包括佛教的衛塞節、回教的開齋節和哈芝節、印度教的屠妖節及基督教的聖誕節和耶穌受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