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世界著名的「Fine City」,其實這是一語雙關,既指城市優美,也指「罰你沒商量」!俗話說「亂世用重典,盛世靠文化」,而李光耀治理新加坡的秘訣卻是:盛世更要用重典!不但要用,還要貫徹徹底。做為保姆型政府,那法規制定的可是事無巨細,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法規本身簡直奇葩;有些能理解,可懲罰力度大得驚人。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嘮嘮新加坡那些不可思議的"奇葩"法規。
1. 強制歸還托盤和碗碟
懲罰:罰款S$300

圖片來源:Mothership
為了在新冠疫情期間提升公共環境衛生,新加坡於今年9月1日起全島推行強制歸還托盤和碗碟的行動。食客在小販中心用餐後,必須把碗碟、餐具和托盤放到歸還托盤處,桌上也不能留下垃圾,例如紙巾、吸管、空罐和食物殘渣等等。國家環境局規定初犯者會接獲書面警告,重犯者罰款S$300或被控上法庭。
關於S$300的罰款會不會太重,大家眾說紛紜。小編對此法規舉雙手贊同,一些未能及時清理的桌子,經常會有小鳥飛過來吃剩下的食物,非常不衛生。懲罰是一種很好的鞭策,畢竟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已經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都要好好保護。
2. 禁止亂扔垃圾
懲罰:罰款最高S$10,000+12小時勞改

圖片來源:topick.hket.com
新加坡的乾淨之名得益於對城市嚴厲的整治行動。禁止亂扔垃圾不稀奇,可是如此嚴厲執法的國家並不多。根據環境公共衛生法令,因亂拋垃圾初次被控者最高罰款額為S$2,000;第二次被控者最高罰款額為S$4,000;第三次或以上可被罰款最高S$10,000。法庭也可發出勞改令(Corrective Work Order,簡稱CWO),就是穿著傳說中的死亡芭比粉背心清理公共場所,最長可判12小時勞作。絕對是在新加坡眾目睽睽之下,最丟人的事! 或許有人在想,「我隨手一丟,怎麼抓的到我」。那你就錯了,遍布全島的攝像頭和視頻分析技術不是玩玩的。近些年每年開出的亂丟垃圾的罰單都在30,000多起,去年因為新冠疫情降至19,000起。歷史最高為2018年,約39,000起,勞改令2,600起。
另外大家特別要注意的是大型家具更不可以隨意亂扔!組屋居民可以和市鎮會(Town Council)預約,每個月政府可以為每戶人家免費處理3件家具。私宅家具處理則需要自行找專人回收,價格可不便宜,也可以掛在二手網上售賣或者聯繫慈善機構捐贈。
3. 禁止亂扔菸頭
懲罰:若引起火災最高入獄7年+罰款

菸頭和普通垃圾不一樣,處理不當可能引起火患。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6年F1比賽時,當年炙手可熱的法拉利領隊阿德里巴貝(Maurizio Arrivabene)因為在公眾場合吸菸後亂扔菸蒂,被當場抓到,在警察局拘禁了6個小時,繳納S$1,000罰款後才被釋放。事件相當轟動,媒體競相報道,也不知道當時他是個什麼心情,估計永生難忘。
亂扔菸頭和亂扔垃圾的處罰是一樣的,也是罰款加勞改令。但是從2020年1月1日開始,新的《刑法改革法》規定任何不正確處理菸頭、香或餘燼等點燃材料,並在60分鐘內引起火災的都將被追究法律責任,可處以最高七年的監禁或罰款,或同受兩罰。
4. 禁酒令
懲罰:罰款最高$20,000+入獄3個月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年12月的小印度暴亂,一些醉酒暴徒向警務和民防部隊人員投擲石塊、酒瓶及垃圾桶;還將警車和救護車推翻,並且縱火燒車,導致一輛救護車被燒後引發爆炸。
為避免此類喝酒鬧事事件的再次發生,新加坡政府於2015年4月開始實行禁酒令。根據規定,每晚10點30分至次日早上7點,新加坡公共場所禁止飲酒,零售商也不能賣酒,只可以在餐廳、咖啡廳、酒吧和自己家中喝酒。如果違規喝酒,初次違法者將處以至多S$1,000的罰款,多次違規者將面臨S$2,000的罰款或入獄3個月,或同受兩罰。雖然很多沒酒牌的業者生意大跌,但是真的極大程度維護了夜間的社會治安。
比較搞笑的是,開始超市裡做菜用的料酒和帶有酒精口味的食物都不可以售賣,就比如小編最愛的哈根達斯蘭姆酒冰激凌。後來內政部陸續接到群眾反饋,指含酒精的食品濫用性不高,不需要受到管制。新加坡內政部於2019年1月17日通過了修正法令,將含酒精食品的禁令放寬。
5. 禁止不沖馬桶,踩馬桶
懲罰:罰款$150

來也匆匆,去也沖沖,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禮儀。不過納入法律明確規定的,估計只有新加坡了。在新加坡使用公共廁所忘記沖馬桶,是要繳納S$150的罰款的。至於踩馬桶,小編一直覺得這是一個極其匪夷所思的行為,但是還是有時會看到公共廁所馬桶蓋上的兩個鞋印,真的不怕掉下去嗎?
6. 禁止連接別人家WiFi
懲罰:入獄最長3年+罰款最高$10,000

意外破解鄰居家的WiFi密碼,可以蹭網了嗎?不要高興的太早,在新加坡,蹭網是要坐牢的!破解並連接陌生人的WiFi被定義為黑客行為,一旦證據確鑿,將面臨長達3年的監禁或高達S$10,000的罰款,或同受兩罰。
2018年,一位來自中國的23歲騰訊程序猿,在來新加坡參加網絡安全會議期間,對入住的酒店WiFi伺服器是否存在漏洞產生了好奇心,然後就破譯了酒店密碼,並且在其博客中發布了此次入侵的全過程,並不止在一個論壇公布了該酒店的伺服器密碼,真是不知者無畏啊!結果新加坡網絡安全局當即就施行了抓捕。因為未對酒店造成實際損害,並且也已經被監禁了一段時間,最終在律師的幫助下以罰款S$5,000結案。 所以好奇心要有,但在新加坡絕不要對別人的網絡密碼產生好奇心。
7. 禁止喂食野生動物
懲罰:罰款最高$10,000

圖片來源:flickr
愛護動物是好事,但盲目的愛護動物不但會危害動物的健康,在新加坡也是有違法風險的。根據2020年6月生效的最新《野生動物法》,在全島範圍內喂養和釋放野生動物都是非法的,此前,該禁令只適用於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 故意喂食野生動物初犯最高罰款額為S$5,000;多次違規者可被罰款最高達S$10,000。喂食鴿子一般會被罰不超過S$500。今年1月,有19人因在Lorong Halus喂野豬而被告上法庭,每人罰款S$2,500,小編只能表示這膽子是真大啊!
人們經常出於同情而喂養野生動物,但其實這對動物弊大於利。當動物開始將人類與食物施捨聯繫起來並積極尋找時,這些動物就會被視為害蟲。比如有些人會在窗台上喂鴿子,鴿子就會成群結隊地聚集在窗台上,在晾衣架上排便。再比如由於人類的投喂,現在已有獼猴會伏擊接近的騎行者和徒步者,從他們的籃子或手中搶奪食物和飲料。真心不希望這些動物因為人類所謂的善意而不得不被當局捕殺。
8. 禁止採摘和撿拾果子
懲罰:罰款最高$50,000+入獄最多6個月

新加坡作為熱帶城市,隨處可見鬱鬱蔥蔥的植被,馬路邊的樹上各種果實比如芒果,紅毛丹,榴槤等等種類絕對繁多!可是根據《公園與樹木法》,新加坡所有種植在國有土地的樹木都歸國家所有,這些樹木都由國家公園局負責管理,如果沒有獲得公園局的批准,公眾不能採摘、撿拾或收集本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公園局管理區路邊的果實。是的,撿地上的也不行!
未經許可在公共公園採摘或收集水果的人可被處以最高S$5,000的罰款;在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採摘或收集水果的人可被處以最高S$50,000的罰款或最長六個月的監禁或同受兩罰。
別說摘果子了,其實摘葉子也不行。前幾年一個孟加拉國的客工在植物園非法採摘俗稱「富貴紅」的鐘花蒲桃的5片葉子而被開了S$2,000的罰單,好貴的葉子啊!據說購買一株鍾花蒲桃只需幾十元新幣,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植物啥的,看看就好,不要手癢!
9. 口香糖禁令
懲罰:罰款最高$200,000+入獄最多3年

李光耀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1983年時任國家發展部部長就向他提出了禁止口香糖流通的建議。新加坡自1992年起實施了口香糖禁令,禁止販賣口香糖。海關也命令禁止個人攜帶口香糖入境。
現在如果進口口香糖在新加坡販賣,初犯最高罰款額為S$100,000或入獄2年或是同受兩罰;第二次或以上可被罰款最高S$200,000或入獄3年,或同受兩罰。想想就為了個口香糖,這個懲罰力度相當驚人了。
10. 禁止在地鐵上飲食
懲罰:罰款最高S$500

圖片來源:yearofthedurian
禁止在地鐵上飲食是大家最熟知的法規。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項法規已經存在30多年了!這真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難怪如此深入人心。1987年,新加坡國會出台捷運系統法案,任何在地鐵、公車及站台發生的飲食行為,都將被視為違反法令,最高罰款可達S$500。 國外來的遊客可是千萬要注意了,含在嘴裡的糖和喝白水都是不可以的。當然突發急症需要吃藥除外。此外,地鐵上也不可以吸菸,攜帶易燃易爆物、榴槤和任何寵物 (小型寵物如倉鼠也不可以)。
11. 禁止在組屋養貓
懲罰:罰款最高$4,000

很多人並不清楚其實組屋是不可以養貓的。這條法規算是貫徹的最不徹底的了,小編就認識不少在組屋養貓的朋友。因為太多人養,建屋局基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當貓對鄰居造成困擾,被舉報時,可能被罰款高達S$4,000。現在已經有議員對此法規提出質疑,因為狗與貓會對鄰居造成的影響分別確實不大。 另外政府組屋飼養家禽也是非法的。只有住在私宅的人可以飼養家禽,不過必須關在籠子裡,還不能養超過10隻。
養狗的話,政府組屋養狗最多也只能養一隻,寵物狗的身高不得超過40厘米,體重不得超過10公斤,而且狗的品種必須包括在建屋發展局批准的62種之內。農糧獸醫局還規定,狗的主人必須確保自己所豢養的寵物不會給他人的生活帶來不便,如過度吠叫,在公共場所排便,騷擾路人,追逐車輛,咬人等。否則狗的主人會被吊銷養寵物許可證,或無法更新許可證。算是相當嚴格了。
12. 禁止在家裸體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