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急診部門等候住院時間近期攀升 同1月中相比翻倍增加

本地公共醫院急診部門等候住院時間近期攀升,同1月中相比,2月中的等候時間翻倍增加,最長等候時間中位數是27.5個小時。幾家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則逼近爆滿。
72歲的黎有嬌上周不慎跌倒,右手脫臼隨後到中央醫院急診部,苦等了五小時才看醫生,並等到隔天傍晚有床位後才動手術。不過她說她能理解並提早出院,以騰出病床給更有需要的病人。
傷者黎有嬌說:「他們推我進去病房的時候,我看到走廊真的很多人,真的很多整百個醫護人員很忙很忙,但都不會發脾氣,專業專業,真的。」
黎有嬌女兒鍾雪玲表示:「我們去急診部的床位又等一天半去真正的病房,所以差不多一天半、兩天時間在等看到我媽媽的X光當你看到她的骨頭真的出來很嚴重,你會很擔心,可是你看到他們(醫護人員)都在忙。」
也有網民在社交媒體反映,近日到中央醫院需要等上五個小時才能看醫生。樟宜綜合醫院也需兩個小時。
《新傳媒新聞》記者今早到中央醫院急診部觀察,在登記處等候的人不是太多,不過螢幕顯示,病人需要登上一小時才會有護士處理,如果要看醫生,則需要等超過兩個小時。
記者也向病人的家屬了解情況,他們說確實抵達急診部後,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登記,不過接下來要等分診卻需要等上一小時,如果要看醫生等候的時間就更長了。
衛生部數據顯示,多家醫院急診部門等候住院時間中位數同上個月相比,增加不少。邱德拔醫院上個月中的等候時間介於1到18小時,到了2月第二周增加到介於15到28小時。黃廷方綜合醫院的等候時間介於8到26小時。中央醫院則是3到11小時。
竹腳婦幼醫院回復詢問時表示,兒童急診部病患近日也激增,但多數病患並不需要緊急護理。這導致急診室的等待時間比平時更長。
醫院表示,兒童急診的優先級是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而不是先到先得的原則,因此呼籲沒有生命危險的病人到診所或是兒科緊急諮詢熱線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