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當局實施公眾用餐後歸還托盤和餐具措施,將在6月起嚴厲執法,許多受訪的越堤族和經常出入境新加坡的本地民眾都表明知道這項條例且會奉公守法,然而,也有不少越堤族在社交群組上議論紛紛,意見褒貶不一。

在新加坡的食閣的清潔工人,忙著清理置碗架上的碗盤。
早前報導,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咖啡店和食閣用餐後不歸還餐具和托盤的公眾,將面對更嚴厲的執法行動。執法人員將記下不歸還托盤和餐具的食客的個人資料。初犯者將不再只是接到口頭提醒,而是會收到書面警告;重犯者將接到罰單或被控上法庭。
新加坡環境局和食品局此舉是為確保絕大部分有歸還餐具習慣的食客,不會因少數人的惡劣行為而受影響。

新加坡環境局和食品局強調必須加強執法,是為了確保絕大部分有歸還餐具習慣的食客,不會因少數人的惡劣行為而受影響。
對此,《中國報》記者訪問一些在新加坡工作或求學大馬人士,他們都表明知道新加坡政府當局已落實這項措施,且已養成習慣,相信只有少數人不遵守。

新加坡當局實施公眾用餐後歸還托盤和餐具的措施,將在6月起嚴厲執法,引起越堤族在社交群組上熱烈討論。
記者也發現,不少在新加坡工作的越堤族透過社交群組議論。
有越堤族網民認為這對食客不公平,店家減少收盤開支,但沒有回饋給顧客。

新加坡環境局指出,截至3月底,當局共發出兩張書面警告給未歸還餐具的違例者,至今沒人被罰款或被控上法庭。 (取自《聯合早報》)
有者建議,業者應該效仿馬來西亞的小販營業模式,自己攤位的碗盤自己收。
也有網民埋怨雖然碗盤收拾乾淨了,但未有人及時清理桌面,還得自備濕紙巾擦桌子。
還有網民感嘆到「自己想好好吃頓飯都這麼辛苦、吃個飯好像是做非犯法的事情,這麼小的事情都要罰款上法庭。」
因此,有網民建議索性直接外帶或是自帶餐具。
有些越堤族網民則解釋說咖啡店業者請不到人收拾碗碟,都只能聘請上年紀的人,年輕人是不願從事有關工作。因此他們認為在有關場所用餐後主動歸還托盤和餐具,只是舉手之勞。
應給初犯者口頭提醒
一些受訪的越堤族認為,新加坡當局加強執法不會對他們造成很大影響,但他們對於初犯者以後不再只是接到口頭提醒,而是會收到書面警告;重犯者將接到罰單或被控上法庭的嚴厲執法,認為未免過重。
他們希望給初犯者一個機會,先給予口頭提醒,而非書面警告。

有越堤族網民建議,新加坡的飲食業者可以效仿馬來西亞的小販營業模式,自己攤位的碗盤自己收。
其中,在新加坡工作多年的實驗室分析員黃曉芳(47歲)認為,重犯者將被控上法庭,刑法未免過重。
她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食客自行歸還托盤和餐具的措施已經推行幾年,相信只有少部分不奉公守法。
「大部分的人都會因擔心不歸還餐具,遭旁人議論紛紛,都會自動自發歸還碗盤。」
唯她認為,未歸還托盤和餐具並非大罪,希望當局還是可以保留給初犯者溫馨提醒的善意舉措。
她說,若是在消費較高的餐廳和咖啡館,她就會交由侍應生處理餐具。

余允一:知道這項條例。
知道要主動歸還餐具
在新加坡任職行政人員的余允一(23歲)指出,她在新加坡求學時,已知道這項條例,但並未嚴格執法。
「其實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都知道在小販中心用餐後要主動歸還餐具,若被執法人員發現,是會被警告,甚至被罰款。」
她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據她了解,私人餐館是不用顧客自行歸還碗碟,一般組屋樓下咖啡店都是得自己還碗碟。
重犯者被控算合理

黃馨慧:提控重犯者合理。
在新加坡任職高級會計師的黃馨慧(32歲)認為,重犯者才會被控上法庭,算是合理。
「新加坡法律嚴謹,其實大多數人不敢觸法。」
她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她的午餐都是外帶回公司吃,晚餐就在家用餐,很少外食。
但她透露,曾目睹有年輕人沒有收拾,吃完了就離開,相信新加坡政府當局嚴厲執法是為了殺雞儆猴。
養成習慣不擔心觸法
經常出入境新加坡的本地民眾,都獲知新加坡當局有關條例,並已養成用餐後自動收拾托盤和餐具的習慣,不擔心觸法。
在新山經營西餐廳的楊運松接受《中國報》訪問說,他常出入境新加坡,在新加坡小販中心用完餐後,都會自動收拾碗盤。

楊運松:適合在先進國落實。
他相信在法治社會下,大部分人都會遵守法律,只有極少數人冥頑不靈。
他認為,這類措施適合在先進和高收入國落實。
「我能理解這類清潔工作難以請到員工,雖說可以聘請外勞,但並非長遠之計,若讓顧客養成習慣,不但環保且節省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