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與關卡局接下來將擴大自動通關的使用範圍。(移民與關卡局)
作者 李國豪
科技使人便利,但鬧起脾氣,也沒在跟你客氣。
今年3月31日出入境新加坡的旅客,絕對深有同感。
當天,由於移民與關卡局進行通關係統升級測試時發生技術故障,導致樟宜機場及兩個陸路關卡通關出現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阻滯,8萬5000名旅客受影響,21人還因此錯過班機。
這起相當嚴重的延宕事件肇因於當局測試多模態生物認證系統時,系統不勝負荷所致,移民與關卡局後來為此道歉。
時隔多日,移民與關卡局前天(25日)宣布了新目標:
到了2024年第一季,要把自動通關常態化。屆時,樟宜機場預計將有95%外國旅客通過自動通關係統入境。
當局目標洋洋洒洒,但有了3月底波及8萬多旅客的那場前車之鑑,如何避免系統「鬧脾氣」的事件重演,甚或系統不幸再度故障有何B計劃,當局恐怕還得戒之慎之。
畢竟,這類技術故障一次都嫌多,除了帶來經濟和聲譽上的損害,新加坡爭取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努力也會大打折扣。

樟宜機場3月底因系統故障導致旅客通關延宕。(海峽時報)
節省人力,加快通關
根據當局的文告說明,我國從去年5月開始擴大部署自動通關係統。
在樟宜機場,自動通關係統的數量已增至130台;在陸路關卡,這類系統也增加到40台。
同時,51個國家及地區的旅客將獲准使用自動通關係統,較系統剛推出時的16個增加不少,持有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行卡(ABTC)的旅客,如今也能使用自動通關係統。
文告指出,至今已有400萬外國旅客通過自動通關係統通關。
根據文告,所有符合條件的旅客抵境後,將直接被導引至自動通關通道,如果從未使用過自動通關,系統將收集他們的虹膜、臉部和指紋等生物特徵,並自動將之納入系統。
通關後,旅客會收到當局電郵發送的電子探訪證件(e-Pass),這樣一來,他們接下來出境或再次入境本地時就能使用自動通關係統。
預計到了2025年,本地每年將迎來3億旅客,當局希望自動通關係統的普及,能應付日漸增加的旅客數量。

自動通關係統有助當局應付日漸增多的旅客。(移民與關卡局)
自動通關係統的擴大落實,還能舒緩困擾移民與關卡局多時的人手不足問題,同時讓移民與關卡局官員騰出手,進行手動辦理通關手續以外的重要工作。
當局接下來也打算在陸路關卡推出車內乘客自動通關係統(Automated Passenger In-Car Clearance System,簡稱APICS)。據本地媒體報道,這類系統已經試行成功,但正式上線時機尚未敲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技日新月異,自動化已成全球顯學,新加坡也一直努力朝智慧國方向努力著。 在邊境通關投入自動通關係統也是「智慧」一環,既能大大提高通關效率,也能節省人力。
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萬古不變的硬道理。
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之餘,本地最近出現的幾次科技重大故障,包括關卡自動通關係統故障,以及星展銀行同為3月底爆發的數碼服務故障事件都讓人意識到,科技再怎麼發達,也可能百密一疏。

確保系統運行無礙,是擴大自動通關使用範圍後的重要工作。(移民與關卡局)
3月31日那天,移民與關卡局及機場人員迅速挺身而出,手動辦理相關程序,但四個半小時的修復時間,仍嫌過長。
自動通關使用範圍還未全面擴充前,衝擊尚已如此巨大。日後擴大自動通關使用率後,若「姑丈」再度來訪,當局處理的速度卻沒多大改善,後果實在難以想像。
未來若讓95%以上的旅客自動通關,意味著容錯空間更小,各種應急方案必須預先設想,準備到位。
盡力確保相關係統運作良好是基本底線。如果窮盡一切方法仍無法避免系統偶發性故障,也得確保相關人力能適時介入,及時維修,手動接管通關程序,把傷害減至最低。
系統鬧脾氣沒在挑日子,有備無患是新加坡走向數碼、迎來自動化得先積累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