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敦豪(DHL)近期發布的2021年全球連通性指數(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報告,新加坡連通性位居全球第一。
在2021年11月舉辦的智能港口挑戰賽總決賽上,新加坡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強調了新加坡成為全球海事技術矽谷的雄心,將2025年新加坡的海事初創企業數量目標從100家提升至150家。
新加坡政府對海事技術的重視源於篤信基於技術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人工智慧和自動化船舶技術。新加坡政府相信這類技術將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助力新加坡海事繁榮的關鍵驅動力。
大士港口:新一代里程碑
新加坡大士港於2012年首次被提出,建成後將具備處理6,500萬標準箱的能力——幾乎是新加坡目前已有港口容量的兩倍。2021年11月底,大士港第一階段填海工程已竣工,首兩個泊位已如期在21年底前投入運作。全部完工後,大士港有望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
新加坡主管貿易關係的交通部長易華仁表示:「(大士港第一階段的)竣工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展示了我們在逆境中的韌性。」

大士港第一階段的首兩個泊位
圖片來源:The Straits Times
出於環保考慮,大士港第一階段建設中使用的填充材料50%以上來源於海底沉積物或陸上其他建設項目中的材料,這也有助於節約建造成本;為提升效率,大士港口將採用全自動化運作,如自動化起重機和自動引導運輸車。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The 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PA)還在研究使用碳含量較低的綠色混凝土,以契合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的目標。此外,MPA也將採納數碼科技技術,如船運交通管理系統、處理港口清關程序和其他監管交易的一站式平台digitalPORT@SG等,以縮短船舶停泊在港口的時間。
政府支持下的海事技術創新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簡稱企發局ESG),MPA和Pier71(Port Innovation Ecosystem Reimagined @ Block71)為初創企業籌集了8,000萬新元,以支持供應鏈以及智能航運等方面的發展。
新加坡還建立了多種機制來激勵海事研發創新,如Pier71是旨在提供促進初創企業與海事業合作的平台;MPA在濱海南碼頭推出的新加坡首個海事無人機基地(Maritime Drone Estate),為開發海上無人機技術提供了有利的空間。

濱海南碼頭海事無人機測試區
圖片來源:空中客車(Airbus)
疫情之下,全球航運系統面臨著嚴峻挑戰。作為全球轉運樞紐,新加坡持續投資海事技術研發,藉助數碼科技提升安全和生產力,實施可持續去碳方案,將推動新加坡成為智能、低碳的全球領先航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