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防疫措施更嚴重 本地調查:倦怠最影響國人心理健康

示意圖。(圖:CNA/Grace Yeoh)
對亞洲其他幾個地區而言,冠病防疫措施以及收入損失所致的經濟負擔是疫情期間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但在本地,多達57%受訪者認為,倦怠(burnout)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
根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針對亞洲六個地區進行的調查,口罩令和邊境管制等防疫措施對香港、日本和韓國的民眾影響最大;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民眾而言,收入損失所致的經濟負擔影響最大。
怎麼知道自己出現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已將倦怠列為一種由慢性工作場所壓力所引起且沒有成功控制的綜合症,三大症狀包括感覺精力耗竭和筋疲力盡、專業效能降低,以及跟工作產生抽離,或對其感到消極、憤世嫉俗。
根據Nobel Psychological Wellness Clinic的精神科顧問醫生Zheng Zhimin說,倦怠的特徵是負面情緒,包括恐懼、焦慮、煩躁、憎惡,令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生產力降低,甚至是感到抽離。

示意圖。 圖:iStock
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指出,壓力通常來的快、去的快,壓力源消失了就好了,而倦怠症狀則會持續至少一到三個月。
輔導服務Talk Your Heart Out的聯合創辦人Chirag Agarwal形容:「如果壓力是感覺你的責任快將你溺死,那倦怠就是感覺自己已經乾枯。」
冠病防疫措施對倦怠也有影響。ImPossible Psychological Services的心理學家Muhammad Haikal Jamil指出,這些限制讓人難以通過旅遊、跟朋友見面或到健身房運動等方式來管理自己所面對的壓力。
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也可能讓員工更容易出現倦怠,無論他們來自受惠於疫情或受害於疫情的行業。
對於那些在疫情期間需求高漲的行業工作的人而言,他們可能將這兩年視為更加努力的機會;對於那些生意受影響的行業,疫情自然令他們感到壓力,影響他們的士氣。

Burnout
圖: (Photo: Pixabay/caio_triana)
為何新加坡人最受影響?
但是,為何在接受調查的幾個地區當中,新加坡人最受倦怠影響?
領導力諮詢公司Forest Wolf的聯合創辦人Crystal Lim-Lange指出,睡眠跟心理健康和韌性息息相關,而新加坡是全球睡眠最少的城市。
英國床褥製造商Sleepseeker去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就顯示,我國是全球疲勞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
Crystal Lim-Lange指出,本地員工一方面是因為網際網路和手機的使用率高而睡得少、集中力差和容易分神。
她也說:「新加坡人是出了名的避免衝突(conflict-avoidant),寧可默默地另尋工作,然後辭職,也不要跟老闆進行痛苦的討論(說):『其實我正在掙扎,我需要你給我多一點支持。』」
也是Forest Wolf聯合創辦人的心理學家Greg Lim-Lange指出,由於很多人不會透露他們正在掙扎,經理也不會有機會做出改變,所以員工也有責任在他們應付不來或遇到問題時說出來,希望能夠通過討論來改變情況。
Crystal Lim-Lange也提到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新加坡是許多衛星總部或區域總部的所在地,因此許多員工必須配合位於不同時區的總部的工作時間而工作到很晚。

示意圖。(圖:iStock)
公司應該如何應對?
談到公司對於倦怠的處理方式,Crystal Lim-Lange表示,一些公司只會做表面功夫,例如安排瑜伽課或團隊聚餐,而不是解決系統性問題,就如同「在槍擊傷口上貼膠布」。
她說,倦怠最大的警報其實是工作上的有毒行為,這會影響員工的心理安全感,例如敢於求助、冒險、拒絕,以及感覺工作場所是公平、多元和具包容性的。
她甚至覺得,一些公司不願坦然討論倦怠這個問題。
Chirag Agarwal指出,自從他們的輔導服務在2020年推出以來,求助的90%公司都是第一次這麼做,但我們必須從風險緩釋(risk mitigation),也就是在員工將要離開公司才來介入,改變成把心理健康支持當作協助員工蓬勃發展的方式。
他也呼籲公司領導層公開支持心理健康支持計劃,並且解釋為何要有這些計劃。
他說:「你不能只是給他們禮券和午餐,你也要解釋我們關心你,這對我們是重要的,你應該這麼做,我們鼓勵你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