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是指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亞洲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四個經濟體,分別是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當初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增長中國上海經濟的1.9倍。如今20年過去了,他的現狀如何呢?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數據之一。在前段時間,國內很多省市都公布了自己所屬地區上半年這筆情況,不少人將目光聚集到了我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雖然現在的上海是受世界人民矚目的國際大都市,但俗話說得好,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上海也同樣如此。

早在20年前,那個時候中國還剛剛加入世貿經濟組織,經濟發展也在處於起步階段,那個時候的上海和國際化一線城市相比還遙不可及,而當時的新加坡經濟卻扶搖直上,甚至一度超越上海1.9倍。而在20年後的今天,上海早已進入國際都市之列, 那新加坡的發展又如何呢?20年前,新加坡的經濟總量是960.74億美元,如今該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上漲到了3720.6億美元,其發展變化讓人驚嘆。

而反觀我國上海經濟發展,那就不僅僅是驚嘆二字了,而是逆天。上海當年的GDP總量只有576億美元,如今GDP產值已經到達了5500億美元,在短短的20年間內,上海的經濟總產值漲了近九倍之多,這其中可以看出我國上海的經濟發展是多麼迅猛,就連曾經的亞洲四小龍都望塵莫及。雖然在經濟產值這一項指標上,上海實打實碾壓新加坡,但評價一座城市不能光從經濟指標這一項指標來看。

就城市綜合實力來看,我國上海和新加坡還是處於同一陣營的。在國際規定的一線城市榜單中,上海和新加坡同樣屬於世界一線城市之列,新加坡的排名甚至比上海還要高出一倍。從城市的各項指標來看,雙方可以用半斤八兩,不分伯仲來形容。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以一介小國躋身世界國際大都市行列,還得得益於他獨天得厚的地理位置,正是由於它緊緊扼守了世界重要海峽馬六甲海峽,才能夠使他經濟一路突飛猛進。當初上海港未曾崛起之前,新加坡港口是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一的港口,每年的貨櫃吞吐量超過千萬,可如今上海港在崛起之後,這一地為就被上海崗所替代,上海港的位置緊緊扼守住了長江三角中的重要地帶,在長江地區取得迅速。同時,上海也眾望所歸,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除了港口之外,這兩個地區還有著這樣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金融大都市。新加坡作為整個東南亞金融中心,在金融城市中名列第六,而我國上海也隸屬前列,疫情過後更是趕超日本東京,一路攀升至榜單第三。
除了以上提到的共同點之外,這兩個地區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製造業都非常發達。新加坡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修船中心,不僅如此,他的煉油業也十分發達,而我國上海在製造業發展上也同樣毫不遜色。上海的製造業產值常年穩居我國第二,無論是汽車製造、精剛製造或是電子元件製造,上海都不在話下。可以說,上海就相當於一個全能冠軍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的發展將會更令世界人民矚目,超越如今的紐約和東京只是時間問題。反觀新加坡,他的未來似乎就不那麼令人期待。大家也知道,新加坡的繁榮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新加坡港,可隨著馬來西亞皇京港的不斷發展,新加坡港的優勢總有一天會被逐漸替代,畢竟新加坡港口帶來的經濟效益讓緊靠著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分外掩護,而馬來西亞正是由於距離中心航線太遠,才使很多大型船隻紛紛放棄選擇在這裡停靠。這才讓馬六甲海峽另一側的新加坡賺得盆滿缽滿。
但隨著馬來西亞和其他大國尋求合作,共同打造的黃金港一旦完成,毫無疑問,新加坡港的貨船停靠數量肯定會有所下降,這對新加坡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