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業最近在新加坡搖身一變成「香餑餑」,薪資快翻倍

2021年09月14日   •   7萬次閱讀

工程多、客工少,承包商大打挖角戰提高工資吸引客工跳槽,導致小型建築公司面臨更嚴峻的人手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漲問題。

主要負責防火項目的本地建築公司OS Builders單在上個月,就有三名客工被挖走,公司目前僅剩約10名工人。公司負責人黃秀容受訪時說,為確保手上的四個工程項目能如期完工,她必須聘用臨時工。

「以前請臨時工的工錢一天不到100元,現在提高到約150元,有些更是要200多元。現在我也只請得到六名臨時工,要更多都沒有。」

建築公司Greatearth因周轉不靈而宣布破產,申請清盤,其他建築業者也心有戚戚焉,人手短缺已經成了眾多問題當中最難解套的一環。

為了舒緩客工不夠的問題,人力部允許建築業者轉讓客工。欲僱傭者取得現有僱主同意後,可為持有工作準證的客工申請轉換僱主。若客工的准證在40天內就到期,欲僱傭者則不必徵求僱主同意。

但是,為避免客工過度流動,人力部也推出臨時配額制(Temporary Quota System),限制轉讓客工的人數。有鑒於建築行業繼續人手短缺,挖角情況仍然嚴重,臨時配額制延長至今年11月底。

臨時配額制意味著建築業者不經原僱主同意就雇用轉讓客工的人數有了限制,視個別企業的員工總數而定。

若是少於20人的小公司,12個月內最多可聘用兩名轉讓客工;介於20人至199人的公司有三個名額,200人及以上的公司有四個名額。

不過,黃秀容說,因無法在短期內引進更多客工,再加上留在本地的客工人數有限,挖角問題還是難以避免。為避免客工跳槽,黃秀容也將他們的工資調高近一倍至1000多元。

「我還有一些客工的准證要到期了,若繼續被挖角,真的會無法應付。我希望當局能保護我們這些小公司,允許我們不要把客工轉讓出去。」

雇有約20名客工的陳寶榮建築公司為避免工人被挖走,單在今年就兩次調整他們的薪金,目前所支付的工資增加一倍左右。目前為止,公司有一名工人被挖走。

公司總監陳麗明說,目前市場上的建築需求頗高,但人手不足導致她不敢接下太多新工程,造成不少損失。

「我們目前已為約10名緬甸和印度籍客工申請到原則性批准信,現在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快點入境,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

陳麗明透露,因隔離和檢測等費用,目前要引進一名客工須花費至少3000元。

因冠病疫情的關係,建築業者難以引進更多客工來應付人手需求,導致一些建築商出高價挖角。

分包商:須支付一系列隱形費用

蔡姓分包商受訪時透露,除了為留住現有的30多名客工而調高他們的工資約三成以外,公司也須支付一系列「隱形」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自今年5月左右,他公司共有約八名印度籍客工暫時回國探親,但公司仍保留他們的工作準證,每個月繼續支付勞工稅。

「我們是希望這些有工作準證的客工能優先回來復工,雖然政府給了外籍勞工稅回扣,但我們還是必須支付一部分的費用,也是不小的開銷。」

在宿舍費用方面,公司在疫情前聘用60多名客工,雖然近半數回國,但公司早前已和宿舍業者簽約,就算床位空出,費用仍須照付。

蔡姓分包商也說,公司有約20名住在北海岸宿舍的客工因曾和確診病例接觸,上個月底得隔離。其間,公司也繼續為受影響客工支付部分薪金。

客工被隔離導致人手進一步縮緊,除了聘用臨時工人以外,這名老闆也親自到工地趕工。他在上月底更因體力不支在工地暈倒,住院三天。

他坦言,目前手上的一些工程早在2019年就已簽約,當時的合約價較低,現在成本卻不一樣了,擺在眼前的就是虧損。

「現在工人的薪水更高、材料價格也增加至少一到兩成,先別說完成工程後可以賺多少,能夠應付成本就很不錯了。」

學者:避免工程延誤加劇 須引進更多外籍客工

針對建築業人手問題何時能解決,新加坡國立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研究院院長程天富受訪時說,這主要取決於冠病疫情走勢。我國須在下來半年至九個月內引進更多外籍客工,避免工程延誤的情況愈加嚴重。

程天富說,不像以往因經濟因素所導致的建築業萎縮,目前的問題主要是建築領域的需求強勁,但人手不足而出現「工多人少」的現象。

因當局必須在開放邊境和疫情管控之間謹慎平衡,建築業的人力相信難以在短期內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

「許多客工來源國的情況依然嚴峻,中國的情況雖然較好,但當地的需求高,所以我們也很難引進大批中國籍客工。」

程天富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建築領域必須提高自動化和數碼化程序,從而減少人力依賴,減緩人手短缺問題。

建築商公會:通過試點計劃 數百名客工已分批入境

新加坡建築商公會目前正和有關當局緊密合作,探討繼續通過試點計劃引進客工,解決建築業人手問題。

新加坡建築商公會、新加坡海事工業商會以及新加坡石油化工企業協會在7月推出試點計劃,讓客工在當地接受隔離,確保安全後才入境我國。建築商公會發言人受詢時說,通過這項試點計劃,已有數百名客工分批入境。

「我們正在和有關當局緊密合作,展開下來的試點計劃,以協助公會成員公司和整個領域應付人手問題。這能確保工程達到最佳的生產力,準時完工。」

發言人說,在探討如何安全引進客工的同時,公會也定期收集業者的反饋,並與有關當局合作,協助業者留住現有的客工,減少外流。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上個星期在國際建築環境領域周開幕式上致辭時,也提及政府為協助建築領域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當中就包括總值13億6000萬元的援助配套、外籍勞工稅回扣等。

李智陞說,當局也和承包商共同承擔與政府工程施工期延長有關的費用,目前為止,在非人力延長費用方面,各機構已為受影響公司提供超過1億1000萬元的資助。

在協助建築公司應付外籍客工的工資增長方面,只要是從去年10月至今年4月所簽下、符合資格的政府工程,當局也將提供額外資助,金額為月工程進度付款的1.3%。

「建設局將繼續緊密監督建築領域的狀態,和企業夥伴合作檢討我們的措施。我們也在共同努力,規劃未來的道路,確保該領域在未來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時,能更具韌性。」

記者:林慧敏

攝影:李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