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期因冠病管控措施等因素讓商業環境不穩定,促使一些跨國企業的外派人員萌生離開的念頭,新加坡遷移服務顧問近期接獲更多關於從香港移居到新加坡的詢問。

(法新社)
遷移諮詢公司Immigration@SG經理莫哈默·瑞漢(Muhammad Ryhan)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今年首三個月關於從香港移居新加坡的詢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這些外派人員想要離開香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的冠病防疫措施較強硬。新加坡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相對更具吸引力。
瑞漢說:「新加坡的防疫措施比較切實和合理,加上講英語的環境和良好的基礎設施,而且靠近香港,仍處於亞洲。」
另一家遷移服務公司OCSC Global也觀察到,從香港移居到新加坡的詢問近期稍有增加。公司董事黃仁愛認為,導致外派人員遷離的兩大原因是疫情和政治局勢不穩定。這些外派人員主要來自歐洲、印度和美國。
根據香港入境處的數據,2019年修例風波之後,香港錄得連續兩年半的人口凈流出,2019年底至2021年底累計人口凈流出達25.21萬人。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日前在報告中指出,由於香港採取冠病清零政策以及推行《香港國安法》,促使更多外派人員和跨國企業選擇離開,這加強新加坡作為區域樞紐的地位。他們說:「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地位正在轉移,演變成更像是中國的金融樞紐。」
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的美國企業數目跌至18年的最低水平,從2020年6月的282個減至254個。日本企業數目也從2020年的226個減至210個。
全球經濟復甦
給新加坡和香港帶來機遇
大華銀行經濟師顏聖充和何瑋珍說,新加坡勞動市場緊縮和缺乏員工,外派人員和跨國企業進入新加坡,來得正是時候。
不過,他們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其實同時給新加坡和香港帶來機遇,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擴張,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為香港創造機會,讓香港保留作為金融和貿易樞紐的重要性。
星展銀行經濟師謝光威認為,全球和區域經濟持續增長,兩地會各尋機遇,絕對不會是個「零和遊戲」。無論是新加坡或香港,都會不斷加強提供給國際企業和人才的價值提案。
香港美國商會今年1月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可能離開香港,而新加坡是移居首選地點。
由美國跨國企業外派到香港五年的韓國籍金融分析師徐知雄(40歲)受訪時指出,香港是相當不錯的居住地方,但他發現對於不講華語的人而言,當地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此外,香港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以致外派人員很難出國,他和家人已有三年沒回韓國了。
育有兩名孩子的徐知雄將在7月離開香港,舉家遷居新加坡。他說:「對比新加坡,跨國企業的香港辦事處比較注重拓展中國市場。此外,我們對當地不穩定的局勢感到擔憂,覺得在新加坡生活比較有保障。」
他說,除了新加坡,紐約、倫敦和雪梨也是在香港的外派人員傾向移居的城市。
文:陳紫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