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讓人悲痛的新聞,就是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與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由於身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江澤民與新加坡的情誼,早在他出任中國國家主席,甚至是新中兩國建交之前已經結緣。這份淵源在他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10年間持續加深,他積極推動雙邊合作,包括形容為「重中之重」的新中蘇州工業園區項目,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交情也甚篤。

在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回憶錄中,他曾說起了這位中國老友:「我們兩人合得來,江愛結交朋友,我則直接坦率」。李光耀大江澤民三歲,相仿的年紀,相似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使得他在與官方五代中國領導人的交往中,獨於江澤民最要好。





初次見面


為了這次初見,兩人在幾年前就連呼吸都反覆練習了。1980年2月,曾任一機部外事局局長的江澤民被擢升為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當時江澤民年富力強,又懂技術、懂外語、懂外事,深得頂頭上司的賞識。是年秋天,管委會受聯合國資助組織了一個考察團,考察12個國家的主要進出口中心和自由貿易區。江澤民被任命為代表團團長,考察地點之一便是新加坡。
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新加坡,官方對代表團的接待並不怎麼友好,當年的代表團成員回憶說:「在向堅持說英語的新加坡官員抱怨時,江澤民發現翻譯有點兒跟不上,於是他親自承擔了全部的翻譯工作。身為代表團團長,這是極不尋常的。江澤民對這些新加坡華人官員不說中文感到不太高興,所以在下午的會上他堅持要求他們說中文。結果討論才變得較有收穫。」
對於這段江澤民在新加坡考察的時期,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到:「江澤民於1980年曾在新加坡待了兩個星期,一名署長吳博韜擔任他的聯絡員。江澤民成為總書記之後,吳為我寫了一份簡略的江澤民印象記。在他印象中,江是個認真勤奮、明察秋毫的官員,會仔細研究每個問題,做筆記,凡事追根究底。吳很欣賞他,因為他不像其他中國官員那樣住在五星級酒店,而是選擇了繁華的烏節路以外的一家三星級酒店。他乘坐吳的普通車子,甚至搭的士或者步行。江是個節儉清廉的官員,但是看起來不像是個擅長搞政治的人物。」
李光耀和江澤民初見是哪一天有待考證,李曾在1985年9月13日飛抵上海,兩個月前的7月28日,上海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剛剛補選江澤民為上海市市長,但查閱當年9月的報紙,只提到了上海市副市長朱宗葆等到機場迎接並主持歡迎宴會和講話,沒有提到江澤民,李光耀在回憶錄寫到了這次宴會,「作為擁有1200萬人口的上海市長,江澤民發現每天要提供200萬公斤的蔬菜也很困難。一談起中國的龐大需求,他就談了一個小時。晚宴上的談話非常生動。他不斷從廣博的記憶中引用童年時代就背誦過的詩詞文賦。他的評語充滿了文學比喻,很多都超越了我對中華文學有限的認識。這自然也加重了通譯員的工作。」
回憶錄里同樣記述下了李光耀對江澤民的第一印象,「我沒有如事前所料一般地,見到一個典型老練的共產黨官員。在我面前的是個身高中等,身材圓胖,皮膚白皙,戴一副眼鏡的闊臉,黑髮往後直梳,經常面帶笑容的主席。他資質極高,博覽群書,而且有語言天分,俄語說得流利,也能說英語和德語,並且能夠引述莎士比亞和歌德的話。他告訴我因為曾經在羅馬尼亞工作,所以也能說羅馬尼亞語。」
李光耀曾勸江澤民研究美國聯邦儲備局和德國中央銀行的運作方式。江澤民對此做了記錄並說,他是電機工程師出身,不過也開始學點經濟,閱讀亞當·史密斯、保羅·塞繆爾森和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著作。
"江喜歡抓著我的前臂「


李光耀提到江澤民有一個非常不像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喜歡拉客人的前臂,殷切地看對方的眼睛問一個直接的問題。他指江澤民的眼睛是他探測謊言的儀器。在《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一書中李光耀回憶,「在中國領導人對美國及西方世界的認知還不足時,江會邀請他出席晚宴,與他討論外界的情況。他會抓住我的手問我,跟我說西方對我們的真實看法!」
肢體語言表明了一種新建立的友誼。庫恩在為江澤民寫的傳記中也曾提到,江澤民一度抓住布希的胳膊肘,而當時布希正在他的耳旁竊竊私語。與此相應的是,當兩人轉身準備去赴午宴時,布希很隨意地把手臂搭在江澤民的身上。
李光耀曾與多名中國領導人打交道,但江李二人的交往非比尋常「我無法同華國鋒和李鵬暢談,像跟江澤民那樣。」他們確實無話不談,聯合早報曾引用李光耀的話說,「江澤民很樂於從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職位上退下來。」如果關係不鐵的話,在換屆前的敏感時期,他絕對不會公開說這番話。
兩人的親密關係還體現在交流的語言上,李光耀在回憶錄里提到1994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江澤民討論國是,江澤民說:「我有翻譯員,但是我們別浪費時間,你就說英語好了,我聽得懂。而我說華語,你也能聽懂。有什麼不明白的,我的翻譯員可以幫忙。」兩人當天的確省下不少時間,那場討論非常熱烈。
煙花三月下揚州


2010年春天,鶯飛草長,江澤民抖擻精神在江南散心近20天,在結束在無錫、常州、南京的遊覽後回到家鄉揚州並參訪母校揚州中學。這時,他想起了老友李光耀,安排了一場特殊的外事活動。
據李光耀女兒在《海峽時報》中記述,李光耀本來準備直飛上海並於5月14日參觀上海世博會,但在離開新加坡的前一晚,在江澤民的邀請下,李光耀決定先到揚州探望這位老友,於是他們直飛南京,再轉汽車到達揚州。「我了解我的父親。為了表現他不曾遺忘退休的老朋友,他樂意踏上這讓人疲憊的旅程。這是獨特且值得的一趟旅程。」李光耀的女兒說道。
江澤民在李光耀面前表現出對家鄉的偏愛不僅是對揚州,原江蘇省委書記陳煥友在新華日報回憶起當年蘇州工業園區選址問題時,寫到:「江澤民不久前在北京會見李光耀時說:關於中新合作項目放在哪裡,如果你徵求我的意見,作為個人看法,我認為放在江蘇蘇州好。因為那裡的勞動力素質比較高,中國歷史上的狀元、舉人出在那裡的比較多,而且蘇州靠上海近,交通方便。」而如今蘇州園區風姿綽約,富可敵省。
說回揚州之行,這是他們四年來首次重逢,江澤民與夫人以紅地毯迎接李光耀,安排特色晚餐,品嘗揚州乾絲等美食。江澤民特意安排夫人坐在李瑋玲身邊,使「父女倆倍感老友之盛情」。晚餐後,江澤民還陪同李光耀坐船欣賞瘦西湖夜色,古箏伴奏,「讓城牆在燈光月夜的交替下更顯古味濃情。」
李光耀說,江澤民的祖父是名醫,也是詩畫家和書法家。父親是長子,叔叔17歲就參加革命,28歲就成了烈士。江澤民13歲就過繼給嬸嬸,具有革命家庭背景。他從小在書香門第長大,歌唱得好,琴也彈得好,喜歡聽莫扎特和貝多芬,家裡文化氣息濃郁.
對於江澤民同志的逝世,多家媒體也紛紛報道,他的追悼會也將於12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對於失去一位偉大的前中國領導人,各國領導也都表達了深切的哀悼,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