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引入AGUs和ORAs,不僅增加了城市的魅力,也提高了居民和遊客的生活質量。
02社區鄰里街道
社區鄰里街道同樣重要,它為居民提供了家門口的便利設施,街道環境親密舒適,鼓勵居民輕鬆相聚和交流。

在面向社區街道的拐角處要求設置「活動生成用途」(AGUs)的功能性空間,鼓勵設置小型設施,如咖啡館、麵包店、便利店、洗衣店、託兒中心和診所,具有吸引人的店面。
建築物的後退區域將設計成遮蔭豐富的非正式社區空間,包括有趣的街頭家具(包括遊樂設施、健身設備、座位、自行車停放等)和鬱鬱蔥蔥的景觀。後退區域還可以支持室外休閒區(ORAs)。
03廣場和庭院
廣場和庭院是社區的重要活動場所,由建築圍合形成,提供戶外活動和娛樂空間;此外庭院的設計也能促進風流流通,讓炎熱的新加坡更涼爽宜居。
這些空間旨在讓人們放鬆身心、親近自然,從遛狗和進行團體鍛鍊,到野餐和玩遊戲,旨在增強社區的互動性和多樣性。

政府對這些設施的規劃非常詳細,要求開發商提供必要的關鍵設施,如超市和美食廣場,並強調這些設施應「以社區為中心」,鼓勵開發商與政府機構合作,一同滿足當地社區的特定需求,如託兒中心,託兒中心可以位於公共遊樂場旁邊,這樣孩子們輕鬆享受戶外空間。
同時,政府強烈鼓勵開發商設計「多代人共用」的公共空間,滿足各年齡層對公共設施的需求。例如,將遊樂場設在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角旁邊,使孩子能跟老人聚集在一起互動。這種多樣性和包容性也有助於社區內不同群體之間的融合。


打造城市綠洲舒適又節能
在新加坡濱海南區的城市開發項目中,開發商正遵循一系列旨在打造城市綠洲的具體措施和指南。這些措施專注於創造一個藍綠空間,同時強調可持續環境的重要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項目需達到新加坡建築與建設管理局(BCA)的超低能耗(SLE)項目的要求,相當於我們的國家綠色建築標準,當然,如果開發商採取更先進的措施提升了能源效率,也有一些鼓勵。
另外,為了優化布局,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設計指南要求開發商進行風環境流通研究和遮陽分析,合理安排塔樓布局。此外,項目需要採用集中製冷系統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陽能。

在廢物循環方面,項目要求在公共區域和共用空間設置回收點,並為居民提供了堆肥設施。
在雨水管理方面,開發商需要採用「水敏感的城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全面關注項目中水的配置和管理,以確保城市水循環的自然和生態過程得到尊重和保護,如生物濾溝、雨水花園、凈化生物群落和蓄水池等等。


建築與城市的關係
為了創建具有明確界定的公共領域和街景的包容性社區,建築不僅關注單個建築物的美觀和功能,還需考慮其如何使建築融入更廣泛的城市社區環境中。
我們挑幾個來說,
01反「裙樓塔樓式設計」
現代城市中,裙樓塔樓設計podium-tower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單個開發商對大片區域進行開發的項目中。
這種設計通常包括兩個部分:基座(Podium)是建築的較低部分,也叫裙樓,通常占據整個建築地塊的大部分或全部面積,一般為零售商業、停車場等。塔樓(Tower)是建築的較高部分,位於基座之上,一般是住宅或辦公部分。

圖片為杜拜的某個裙樓塔樓開發項目
不過,這種設計會導致街道活動減少,促使人們在建築內部移動,而非在外部街道上活動。這會導致行人流量減少,降低公共空間的活力與互動性。此外,高大的塔樓可能會阻擋自然光和風的流動,影響街道的舒適度和可用性。
所以在Marina South,指南中明確提出,我們不支持裙樓塔樓的設計。The podium-tower typology will not be supported.

02鼓勵面向步行街的無圍欄開發項目
面向步行街的設計,重點在於創造對行人友好的環境。無圍欄設計意味著沒有圍牆、柵欄或其他物理障礙,使得街道和建築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從而鼓勵公眾訪問和使用空間。
一樓部分與步行街緊密相連,易於行人進出。同時這些寬敞的公共空間可以作為商業活動、休閒和社交的目的地,吸引行人停留和逗留,由此創造出城市活力。
03階梯式退線要求
規劃指南針對Pedestrian Mall(步行商業街)兩側建築提出階梯式退線要求。
這種階梯式退線會使得街區在視覺上更有吸引力,視覺上更通透,使整個街區看起來更加開闊明亮。
此外,較低的建築高度更符合人類尺度的環境,使步行街更加親切和舒適,有有助於增加街道兩側的商業活力和公共空間的互動。階梯式退線還有助於通風,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新加坡在土地稀缺背景下摸索出來的平衡經濟、社會和環境目標的獨特城市發展方法,不僅為所有年齡段的人創造一個經濟上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的家園,而且在城市規劃中顯示出極高的細心和前瞻性,確實值得我們借鑑。

文章來源
TOP創新區研究院
作者 | TOP創新區研究院/FTA建築設計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