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69%的受訪本地青年認為,要在新加坡取得成功,擁有大學文憑還是必要的;76%的青年也希望,日後有孩子的話,孩子也能考到大學文憑。
最新的2023年青年調查結果也顯示,教育程度較高和家境較好的青年,更傾向於重視大學文憑。

這項調查是對1000名年齡介於18到35歲的本地青年進行調查。這項一年一度的調查,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而最新的調查聚焦青年對住房、大學文憑、事業發展、藍領和白領工人薪資差距等課題的看法。
調查也顯示,多達74%的受訪青年認為,他們一生中有可能被裁退至少一次;85%的受訪者也同意,確保他們擁有市場需要的技能,是個人的責任。
這項調查揭示了新加坡年輕人在教育、就業和社會規劃方面的態度和挑戰。這一代人,被稱為「Z世代」,面對著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醫學進步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延長的預期壽命。有越來越多的Z世代追求「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即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生活方式,希望在40多歲或更早實現退休夢想。
教育的追求與現實壓力
69%的受訪本地青年認為,擁有大學文憑是在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這表明年輕人對教育的重視,將大學文憑視為社會認可和個人成功的標誌。
然而,這也引發了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因為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較高和家境較好的青年更傾向於重視大學文憑。這可能意味著社會資源在教育領域的不平等分配,需要更多努力來縮小不同家庭背景之間的教育差距。

藍領白領工資差距與職業選擇
與此同時,74%的受訪青年認為,他們一生中有可能被裁退至少一次。這反映了職場的不確定性和壓力。調查還提到了藍領和白領工人薪資差距的問題。
這一差距可能會影響年輕人的職業選擇,使他們更傾向於追求高薪白領職位,而忽視了一些藍領領域的需求和機會。這也凸顯了職場公平和薪資公正的問題,需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

確保擁有市場需要的技能是個人的責任,這強調了年輕人對於自我發展和技能提升的責任感。然而,社會對於技能培訓和職業發展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需要建立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的培訓機制,幫助年輕人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環境。同時,企業界也需要更加注重為員工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以滿足市場對新技能的需求。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新興行業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藍領工人具備的實際技能和專業知識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一些行業,如工程、製造業和建築業,可能會成為未來技能短缺的領域,吸引更多年輕人選擇藍領職業。
同時,近些年也湧現了一些新型藍領職業,例如機器學習技術員、數據分析技術員等,這些職業對數字技能和計算機技術有較高要求。對於年輕人而言,通過獲取這些高端技能,選擇新型藍領職業成為一種吸引人的選擇。
隨著社會對藍領工作的認可度提高,更多人可能願意選擇這一職業道路。一些國家和社會組織已經開始強調藍領工作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傳統的白領職業相比,一些藍領職業可能更具有靈活性,同時也提供了創業的機會。例如,獨立的技術工人、手藝人和建築專業人員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建立自己的事業。
職業規劃與市場需要的技能
85%的受訪者同意,確保擁有市場需要的技能,是個人的責任。這表明年輕人對於自我發展和技能提升的責任心。然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可能更願意接受不斷學習和轉行的挑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
隨著科技和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新技能和新知識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對於年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更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儲備。
財務獨立與早期退休的挑戰
儘管有財務獨立和早期退休的追求,但生活費用的不斷上漲使得年輕人更迫切地需要開始為退休做規劃。
政府設立的首次購屋者組別為他們提供了額外的抽籤機會,但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住房問題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這也涉及到社會對於住房政策的關注,需要在政策層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新加坡年輕人的現狀和規劃面臨多重層面的挑戰,包括教育公平、職場公正、薪資合理、財務規劃等。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確保年輕一代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和職場環境,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