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喝瓶裝水的你,可能不自覺地一直在食用微塑料 新聞打包

2023年09月06日   •   3420次閱讀

日本福島核電站8月24日開始排放核廢水,引發食安憂慮,但新加坡食品局已表明立場,暫不會禁止從日本進口海鮮。

同天,《華爾街日報》在平台上發布一個題為「更多國家禁止進口日本食品」的播客(podcast)。其文字內容被人截取出來,上周末在新加坡社媒上廣為流傳分享。

(社媒截圖)

內容提到,新加坡已下令禁止從日本進口食品,而且新加坡農糧獸醫局在四種進口自日本的蔬菜中發現放射性物質,隨即擴大禁令來涵蓋福島周邊的另外兩個縣城。

新加坡食品局9月3日發文告澄清,最近並未發現來自日本的蔬菜樣本受污染,也沒有禁止入口日本任何縣的食品。

食品局也指出,播客中提及的是新加坡農糧獸醫局 (新加坡食品局前身)於2011年3月(即福島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爐心融毀後兩周)所發出的文告,並非最近進展。

其實,紅螞蟻發現,與其擔心日本海鮮的輻射水平,不如關注全球海洋中隱藏著的另一個有害物質:

微塑料(microplastics)。

微塑料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要通過顯微鏡才看得到。

微塑料直徑小於5毫米,要通過顯微鏡才看得到。(路透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報告: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在海水、廢水、淡水、食物、空氣、瓶裝水和自來水中,都檢測到不同濃度的塑料微粒。

美國研究人員對14個國家的自來水進行抽樣檢查,發現83%的自來水樣本中含有微塑料,其中以美國自來水的污染率最高,達94%。

平均每1升的自來水,就含有325顆微塑料。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每人平均一周會吃下約5公克重的微塑料,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

以此估算,每人一年會吃下約250公克重的微塑料,相當於7萬4000至12萬1000顆微塑料。

這些微塑料主要來自一般塑料的降解(degradation)以及釋放到大自然中的小顆粒塑料。

在食物和飲料中,貝類海鮮、食鹽和啤酒的微塑料含量最高。

令人垂涎三尺的貝類海鮮,竟是微塑料含量最高的食物!(網際網路)

但研究人員提醒,現階段的研究結果很可能低估了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為目前尚未研究牛奶、大米、小米、麵包、義大利面和食用油等主食的微塑料含量。

「這些研究結果必須成為敲響各國政府的警鐘。要確保人體不會攝入微塑料,就必須阻止每年流入大自然的數百萬公噸塑料。」

塑料垃圾是海洋生物的剋星

根據荷蘭上周在《自然·地球科學》發布的最新研究: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約300萬公噸,少於科學家原先估計的2500萬公噸,但這些垃圾會在海洋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

荷蘭研究人員是根據1980年至2020年間,對海岸、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觀測的大量數據進行電腦建模,得出這個結論。

海洋生物可能被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纏繞和困住,導致它們窒息或餓死。當塑料中的毒素進入食物鏈,又會流回人類餐桌,危害人體健康。

在紐西蘭周邊海域採樣的魚類,不僅在魚內臟中發現微塑料,還通過腸壁滲入魚類的肌肉組織。

魚類吞食微塑料後,腸道會出現炎症,並影響魚類的消化系統等功能,損害程度可能隨著微塑料濃度而增加。

人們食用這些魚肉,也在不知不覺中攝入微塑料。

在紐西蘭周邊海域採樣的魚類,內臟和肌肉組織中都發現微塑料。(網際網路)

研究人員提醒,如果不進一步清理和採取緩解措施,殘留海洋的塑料垃圾數量可能在20年內翻倍。

米粒般大的微塑料 竟是400多種細菌的「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2019年曾在新加坡的樟宜海灘、三巴旺海灘和拉扎魯斯島收集到275顆從海洋沖刷上岸的微塑料。

DNA測序發現,微塑料上依附著超過400種細菌,其中三分之一是有毒細菌,包括造成人類胃腸炎和傷口感染的弓形桿菌與弧菌。

研究團隊解釋,相較於陸地,流入海洋的微塑料因為低溫以及含鹽量高,需要數百年時間才會完全降解,因此成了滋養海洋細菌的溫床。

一顆微塑料上竟依附著超過400種細菌!(海峽時報)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具體影響,但毫無疑問,塑料垃圾已是個全球範圍的污染問題。

即使污染程度因地而異,加上飲食方面的文化差異,它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遲早會引爆。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的人類血液和糞便中發現微塑料,已是個不能忽視的警訊。

聯合國曾在一份「世界環境日」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生產的90億公噸塑料製品中,只有9%被循環利用。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塑料垃圾最後的歸宿不是被燒掉或埋掉,就是被丟進大自然。

於是,聯合國提出了一個口號:

「若不能再次使用,那就拒絕使用。」

這位小姐,你有推車,幹嘛還需要那麼多塑料袋?(聯合早報)

超市為塑料購物袋收費,餐館不再提供吸管,並鼓勵食客自備容器……不得不說,新加坡在減塑方面已做出不少努力。

不過,目前多數食品還是以塑料包裝盛放,要全面禁塑是不可能的。

減少塑料的生產和使用,才是避免人體攝入微塑料最有效的方法。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892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472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788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3933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