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成為素食者,是因為宗教原因,有些則是個人選擇如環保、健康、文化、飲食偏好等。如果是前者,那對素食的要求就會比較嚴格。
素食者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奶素(lacto-vegetarian):不吃魚、肉類和雞蛋,但會吃喝乳製品如牛奶、酸奶和芝士;
蛋奶素(lacto-ovo-vegetarian):不吃魚和肉類,但會吃雞蛋和乳製品如牛奶、酸奶和芝士。
蛋素(ovo-vegetarian):不吃魚、肉類和乳製品,但會吃蛋;
純素(vegan):魚、肉類、蛋和乳製品一概不吃。
純素+其他限制(vegan + other restrictions):完全不吃魚、肉類、蛋和乳製品,還可能避吃薑、蒜、蔥和其他辛辣食品。
對素食者而言,到素食店用餐自然最便捷。然而,現在的加工食品五花八門,許多包裝食品都可能藏有「陷阱」。
很少人知道,原來我們平日接觸到的一些「素食」,雖然沒有骨頭沒有肉也沒有血,但它們其實在生產過程中有加入或沾染到動物成分。
如果食用前沒有認真查看成分,也許一不小心就吃了非素食食品。
以下紅螞蟻為你介紹一些「你一直以為是素食但其實不然」的食物。
棉花糖
明膠(Gelatin)在食品工業中用途廣泛,市場上一些果凍、酸奶、冰淇淋、軟糖、棉花糖、烘培過的鹽味花生、甚至保健品膠囊等都含有明膠。
可是明膠是由動物的皮或骨內的蛋白質(膠原蛋白)提煉而成的。
特別是脫脂酸奶,通常會添加明膠用於增加黏稠度。
譬如以下能在本地超市買得到的棉花糖,它的成分就含有:以牛的膠原蛋白製作而成的明膠。

(carousell)無花果

土耳其無花果。(海峽時報)
無花果本來是素食,但它有可能含有死去的黃蜂殘骸。
無花果一開始是一朵封閉的倒掛花朵。
它的花形使它無法像其他花一樣依靠蜜蜂或風來傳播花粉。
相反的,無花果必須依靠黃蜂傳粉者的幫助來繁殖。在生命的盡頭時,雌性黃蜂在產卵前就會從無花果的小口爬入。在這個過程中,它的翅膀會折斷,產卵後不久便死在花朵里。
它的身體被無花果中的酶消化掉,產下的卵則孵化後爬出。
無花果的成長,是以黃蜂生命的消逝為代價的。所以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通常會把它排除在飲食清單外。
不是每間餐館賣的薯條都是素食

薯條。(新明日報)
薯條原本是素食,可是非齋食餐館和攤位可能會使用動物油來炸薯條。
舉個例子,美國快餐集團麥當勞公司1990年曾說過,會轉用植物油(vegetable oil)炸薯條和薯餅。
不過,2001年素食者和不吃牛肉的宗教人士卻控告麥當勞在薯條中加入牛肉調味(beef flavoring),誤導顧客。
隔年2002年,麥當勞公司就坦承說,在美國和多國用來炸薯條和薯餅的植物油並不純正,當中含有用作調味的牛肉香精。
所以,素食者若到非素食餐館買薯條或薯餅,最好先問烹煮時使用什麼油。
必須指出的是,新加坡的麥當勞快餐店自1996年10月起,在烹煮薯條時已停止使用牛肉調味料,只採用100%的菜油。
精製糖如白糖

白糖。(聯合早報)
精製糖(refined sugar)指的是非食物本身的天然糖分,而是經過一系列化學加工後的純度極高的食用糖產品,包括白糖、紅糖、葡萄糖、果葡糖漿、麥芽糖漿、冰糖等。
精製糖有兩個來源:甘蔗和甜菜。
從甘蔗中提取的糖,往往色澤較深,因此需要更多的加工。
首先,將甘蔗莖粉碎以將果汁與果肉分離。然後將果汁加工,過濾並用物質將半成品水中的有色物質吸附漂白,成為我們熟悉的「白糖色」。
過程中使用的物質可能是骨炭,也可能是碳粒或其他東西。不過全球各地的大型造糖工廠,有不少都在使用骨炭。骨炭就是動物骨骼高溫燒焦而成純碳物體。
不過,據說骨炭只是篩隔出糖漿中的一些成分,通常不會溶掉或脫落,成為糖的一部分。但許多嚴格的素食者還是堅持絕不願意讓自己的食物使用動物屍骸來生產。
要吃到絕對純素食的糖,可以選擇甜菜糖或有機糖,因為在生產過程不會藉助到骨炭。有機糖則是通過將甘蔗煮沸並在離心機中旋轉而製得的,然後將其乾燥並製成糖晶體,因而這種糖的顏色不像用骨炭加工過的糖那樣白皙。
老實說,在如今的生活中,其實很難確保食物不使用到精製糖,除非能完全戒糖。
義大利青醬(pesto)

(網際網路)
Pesto是一種義大利風味青醬,也叫「蘿勒青醬」,是義大利面的基礎醬汁之一,主要由羅勒葉、奶酪、蒜、橄欖油以及帕瑪森(parmesan)芝士、松子等打碎而成。
帕瑪森芝士在製作過程中一般會加入凝乳酶(rennet)。它是由小牛的第四個胃內膜抽取物提煉而成。
凝乳酶是哺乳動物在幼兒時期,用於幫助消化和吸收乳汁的消化酶。
2011年,英國素食協會為了讓餐飲業者和素食者明白帕瑪森芝士不算素食,展開了「Say Cheese」宣傳活動,鼓勵用餐者在誤將帕瑪森芝士加入素食料理的餐館留下卡片,解釋這個錯誤。
怎樣,看到這裡有沒有顛覆你的認知?
也許你並不是素食者,但至少懂得這些知識後,在請素食者吃東西時就不會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