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新加坡的醫療費用貴
一張醫院帳單上的金額
到底可以有多少個零?

在Facebook上有位
新加坡網友Fina Leong
述說了她的故事

Fina的母親患有癌症
在新加坡某醫院就醫
在重症監護病房住院 58天
最後還是不幸離世
當她還沉浸在喪母的悲痛中
醫院寄給她一張費用高達
$1,018,469.29
天價醫院帳單

她質問:
Healthcare or Nightmare ?
這究竟是醫療還是惡夢?
引發了大家關注和共鳴
很多人表示也收過「天價帳單」
本地媒體紛紛進行報道

圖源:8頻道新聞
「我母親前後共使用了35萬新元的藥物。超過一千劑量,當我的母親腎衰時,我感到非常無助。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我知道5月18日將是她生命的最後一天,我寧願花35萬新元讓母親在人生最後的時光里享受最大的快樂、愛和幸福。有一段最美好的經歷。而不是讓她在寒冷和無菌病房極其痛苦地度過58天。「
她的述說里不但有感性的一面
也有理性的質疑
引發了全島網友的熱議
01
公共和私人醫療不一樣!

她說她曾錯誤地認為
「新加坡所有的醫院都是一樣的」
但她母親的親身經歷告訴她
事實上公共醫療和私人專家
在治療速度和專業知識上
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看到了公共醫療機構與私人專科醫生在速度與專業技術上的差別。」

對於50歲以上絕經後的女性來說
如果腹部有異常的腫脹
需要立即進行詳細的檢查來查腫瘤
可是當她母親第一次去公立醫院就診
醫生花了2周時間才發現了腫瘤
02
專家和私人機構非常昂貴

Fina Leong表示
從來沒想過會收到
100萬元的醫藥帳單
其中35萬元是用來支付藥物的費用
而整個醫療過程用了
超過1000劑的藥物
然而還出現接二連三的併發症

圖源:Seedly
對比公立醫院
新加坡私人醫療昂貴
趕超全球水平
ICU僅住一天2000-3000+
每位醫生每次診金200-300
做個MRI都要上千
還沒算每天吃藥打針驗血護理費用
這位網友的母親
在加護病房住58天
前後10位醫生參與治療
最後收到一個天文數字帳單
似乎也不奇怪

(來源:seedly)
對比全球主要國家醫療價格的
通貨膨脹指數
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過去兩年
是以10%的速度增長
而物價通貨膨脹指數只有不到2.0%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工資
每年按照總的通貨膨脹指數增長
我們的工資永遠
趕不上醫療水平的增長
03
千金難買早知道
Fina說:
「我們不知道母親的保險覆蓋範圍,真的很後悔。如果我們知道母親的保險也包括私人專科治療,我們應該從第一天就開始找私人專科。雖然在私人醫院的最後58天,代價是天文數字的帳單,我們仍感謝醫療團隊的快速反應與專業。」

Fina現在也深深感受到
如果不趁現在投資
更多時間、金錢與精力
來保持身體健康
最終大家將可能要
花很多錢來治病
「無知的代價太高。正確的知識,可以救命與保護家人。」
雖然收到天價帳單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
就是她母親有醫療保險可報銷
結局還算扭轉了一些
其中的遺憾是
她不知道母親的保險
是包含了私人專科治療
否則從第一天起
她就會帶母親尋求更好的治療
看來光買保險是不夠的
還要了解自己買的是什麼
曾經大家對賣保險的避而遠之
仿佛賣保險=傳銷
但是親身體驗過了新加坡醫療後
才發現在新加坡保險是剛需
而靠譜的保險經紀就像
你的家庭醫生一樣必不可少
在新加坡大家也很喜歡
交流各種的保險方案
朋友間互相推薦經紀人
在新加坡醫療保險怎麼買?
眾所周知新加坡公民和PR有CPF
裡面的Medisave Account(MA)
就是用來支付醫療費用
或者是買醫療保險用的
公民和PR必須加入的
全民醫療保險制度
也就是Medishield Life

Medishield Life 醫療保障
覆蓋B2和C級病房,每日病房費限額是$700
手術限額根據不同級別手術報銷限額為$200-$2000
住院費用自付額為$1500-$3000
Co-insurance是10%
每年報銷限額是10萬新幣,保終生,終生保障沒有限額
既往症可以受保,有嚴重疾病史的人群來說,保費會比同齡人群增加30%,不過只需支付10年
強制受保,用Medisave支付
B2和C級病房條件
相比單間肯定是要差一些
比如有些沒有獨立衛生間和空調
而且是6人間

這個保險怎麼說呢
保金是非常的親民
覆蓋的項目也不少
如果你希望有更舒適的病房條件
和更好的私人醫療
你可以向主流的保險公司
購買綜合健保計劃(IP)

綜合健保計劃(IP)
主要有幾點好處:
1,可以用CPF medisave裡面支付部分保費,300,600,900,根據年齡不同而不同
2, 可以住私人醫院,享受更快更好的服務
3,和政府的medishield life互補
4,可以將住院費將至為0
5, 根據保險公司不同, 在一定時限內,住院前後的的相關費用可以跟保險公司報銷
6,住院每日現金收入,如果降級病房,A級至B級,每日現金收入會相應增加

(具體的條款需要看保險公司規定)
很多公民PR購買IP作為對
Medishield Life的升級和補充
兩者並不矛盾和重疊
CPF是個好東西
除了大家熟知的醫療和養老功能外
CPF還有一個隱藏技能
就是用來做投資
CPF Investment Scheme
公積金投資計劃
CPF Investment Scheme
簡稱CPFIS

根據CPF管理局提供的信息
任何CPF會員只要滿足以下條件
即可參與CPF投資計劃:
1) 滿18周歲
2) 不是未償清債務的破產者
3) OA(普通帳戶)有2萬新元 以上和/或
4) SA(特別帳戶)有4萬新元(無需開設CPFIA帳戶)
據統計2017年
在公積金投資計劃
下以公積金存款進行投資的
成員已累計至93萬名左右
那麼用CPF都能投資什麼產品呢
在這裡介紹4種常見的
0
1
Unit Trusts (UTs)
單位信託(unit trust)是一種基金,把投資者的資金集中納入單一基金,並由基金經理管理。
0
2
Investment-Linked Products (ILP)
投資連結保單(ILP) 是人壽保單的一種,它把保護及投資兩種因素結合在一個保單內。就如其他保單一樣,你需要支付保費給保險公司。ILP的保費是用來買人壽保險 (相對的比例較少)及由專業人士管理的投資基金。
0
3
Annuities
年金(annuity)是一種退休計劃
0
4
Endowment
養老保險基金(Endowment)
除了以上四種產品
CPF還有許多其他的
投資產品可以購買
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可以參考政府網站
https://www.cpf.gov.sg/Assets/members/Documents/CPFISInvestmentProducts.pdf
或者諮詢專業人士
這裡理財投資產品
除了用CPF購買
很多還可以用現金和SRS
SRS又是什麼呢?
SRS 的全稱是 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 退休輔助計劃,由新加坡政府主導,通過向 SRS 帳戶內儲蓄來輔助 CPF 應對國民的退休需求。和強制性的 CPF 不同,SRS 是自願開通的,而且公民,居民和滿足條件的外國人都可以開通。
SRS有點像定期存款的概念
比定期存款更好的是
SRS可以用來抵稅和投資
看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暈了
文章只能了解個大概
CPF用來買保險和投資
裡面大有門道
最方便省心的方法
還是去諮詢專業的保險理財人士

個人簡介
(MAS Rep No.: CJ-3000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