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就是這樣 送員工去培訓後 回來就跳槽

2018年05月21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建築商公會與本地建築公司受訪時指出,若要在2020年前進一步削減建築業外籍普通員工人數,熟練工人隊伍得相應擴大,以緩解目前勞動力供需緊張的問題。

建築工人掌握更高技能後頻被挖角,讓一些僱主對決定是否送工人去培訓陷入兩難。

即將卸任的建設局局長姜錦賢最近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在2020年把建築業外籍普通員工人數削減兩到三成的可能性。他指出,建築業仍需要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對此,建築商公會會長盧柏榮受訪時指出,儘管同意提高行業生產力的大方向是對的,但建築業還在「努力消化」近年來外籍勞工人數大幅縮減與勞工稅增加等種種挑戰帶來的衝擊,他不確定接下來幾年業者是否還能接受員工人數進一步減少。

他說,由於無法單純依賴外籍員工,建築工地的生產力近年來的確顯著提高,過去三年每年取得2%增長,較2010年僅0.3%生產力增長高出許多,這也改變一般人對建築業是低生產力行業的觀感。

不過,他指出,接下來建築公司在投資於更多生產力措施前,必然會有更多成本考量,尤其如今項目競標激烈,價格普遍走軟;擁有高技能的熟練員工難請也推高勞動力成本,業者要考慮的事項多了,顧慮也多。

他說:「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出於無奈,得隨著政府的政策大方向走。但我也希望政府在決定進一步削減外籍普通員工人數前,能採取謹慎做法,參考生產力數據,也確保熟練工人隊伍能繼續擴大。」

黃水發搭架建築工程公司常務董事黃榮貴則希望,政府能透過條例的制定,幫助業者留住熟練工人,確保他們在受訓後的一兩年內不跳槽,解決工人被挖角的問題。

該公司一般會將它所聘請的約140名外籍工人送去接受培訓,但黃榮貴說,這其中有「風險」。他說:「勞動市場是開放的,員工也是流動的,工人受訓後,別的公司會向他』招手』,他甚至能到其他國家工作,結果我們成了』培訓中心』,卻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然而,宏宗建築(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副董事經理余文新指出,在提升員工技能時,本地建築公司應轉換思維,以提升整體行業為主要考量。他說:「這樣才能確保建築業有所發展與進步。」

余文新指出,建築業走向機械化甚至是綠化是大趨勢,近年來包括自己所屬的公司,許多業者都已採取措施,提升生產力,減少對工人的依賴。 「但畢竟政府能給予的津貼與經濟援助有頂限,考慮到經營成本與艱難的環境,一些公司要再推高生產力,恐怕會有困難。」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