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圈兒就吐槽一下新加坡的地鐵轉站,還有裡面深深深的「套路」!
新加坡地鐵號稱世界上最牛掰的地鐵,因為小,所以去任何地方都可以坐地鐵,所以自稱為地鐵覆蓋面最廣的國家或者說是城市。

現實中,新加坡也確實很重視地鐵的建設,雖然新加坡地鐵經常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比如突然中斷!

比如突然開始餓了,想吃…

還不止一次餓!


有時感覺車廂裡面太熱,突降甘霖,給你降降溫…

這類事情層出不窮!
但是,在如何壓力橫行的國家,這也算是生活中的佐料吧,畢竟地鐵也需要放鬆滴!
今天,小圈兒關鍵是吐槽轉站!
在國內轉地鐵站的時候感覺還是很方便滴,往往就是這邊下,對面上就OK了,當然不是全部,有些地鐵也很坑爹。
馬上新加坡的地鐵就又強大了,還有約一個月地鐵濱海市區線第三階段路線就通車,到時在現有東西線的淡濱尼站轉搭市區線時,得先出閘門,再出站走一段路,才能到新地鐵站入閘轉車。
據說兩個閘門相隔只有300米,步行時間約五分鐘至七分鐘,關鍵是有福利——
需要轉換地鐵線的乘客,只要在15分鐘內轉車,就不會多扣車資。

通車的市區線第三階段路線共有三個轉換站,其中與東西線銜接的市區線淡濱尼站,由於原線周圍組屋林立,新地鐵站無法直接建在毗鄰,兩個站之間隔著一個鄰里商場。從現有淡濱尼站要到市區線轉車的乘客,必須先在原線出閘,沿著東聯坊(Eastlink Mall)旁的有蓋通道步行到新地鐵站,然後再掃描車資卡入閘。這兩個站的收費閘門相隔約300米,步行時間約五到七分鐘,要是走得快,則少過五分鐘。
如果直接穿過東聯坊食閣,兩個站收費閘門之間的距離則縮短至約250米,但只能在食閣運作時間內使用這個通道。
在市區線啟用之前,在所有地鐵轉換站轉車,只需在進站時掃描車資卡一次,出站時再掃描一次,讓車資收費系統扣除車費。
受地鐵站設計局限,市區線第二階段啟用的紐頓站和武吉班讓轉換站,轉車時則須先在原線出閘,然後再掃描車資卡入閘。
銜接兩個站的有蓋通道寬約八米,該處原先有15個推車檔口,但租約期滿後已結束營業,使這條通道較顯寬敞。
長約21公里的第三階段市區線共有16個地鐵站,將在10月15日(星期天)上午10時至下午6時舉行開放日,讓乘客免費試搭新的地鐵線及參觀新地鐵站。


不過,是不是總感覺哪裡不對!
有種被騙的趕腳???
15分鐘?
15分鐘?
15分鐘?
突然感覺被套路了,因為高峰的新加坡地鐵是——


告訴小圈兒15分鐘能過去嗎?這套路是不是有點深的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