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連續四次問鼎「全球海事之都」,漂浮的小島居然有多大能量?
在很多小夥伴的影響中,新加坡應該是一座旅遊城市...花園國度...
很少有人會去了解它的「海」!
而「海事業」才是新加坡立足世界的根基所在!
新加坡絕對算得上是國際海事中心,新加坡對國際海事業有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航運、港口與物流等方面有優異的表現,使得新加坡連續第四次登上全球海事之都排行榜首。

(圖:來源自網絡)
根據挪威諮詢機構Menon Economics和諮詢服務公司DNV GL昨天在第14屆新加坡海事周上發布的報告,新加坡繼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之後,再度被評為「世界領先的海事之都」之首。
德國漢堡和荷蘭鹿特丹則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
這份《世界領先海事之都》報告從航運、財政與法律、海事科技、港口與物流,以及吸引力與競爭力五大領域著手,根據多項指標評估全球15個海事城市,並向200名各國行業專家進行調查。
報告指出,新加坡今年分別在航運、港口與物流,以及吸引力與競爭力這三個領域奪得最高分。

(圖:來源自網絡)
報告也說,儘管傳統運輸經濟發展和離岸市場持續疲弱,不過新加坡不斷加強新加坡作為國際海事中心的競爭力,深得業界歡迎,無論是客觀指標和專家評估得分都排名第一。
新加坡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去年的貨櫃吞吐量為3660萬個標準箱(TEU),抵達新加坡的船舶總噸位則達到27.9億噸。
參與報告的專家也預測,新加坡五年後仍會是海事城市之首,但報告也指出,包括中國上海和挪威奧斯陸在內的其他海事城市將會帶來更激烈的競爭。

(圖:來源自網絡)
除了「海事之都」,新加坡大士海水淡化廠採用的親生態永續科技獲國際認可,在2019年全球水源獎頒獎禮上獲得年度海水淡化廠的殊榮。
全球水源獎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水源獎項之一,以表揚國際水源領域營運者的重大成就,當中包括提升營運表現、採用創新科技和永續財務管理模式等。它也被公認為業內人士最夢寐以求的獎項之一。
大士海水淡化廠(Tuas Desalination Plant)去年6月開幕,耗資2億1700萬元興建。
它每天能生產3000萬加侖的淡水,可滿足20萬戶家庭的需求,也讓新加坡水供自足的努力再邁前一步。

(圖:來源自網絡)
大士也是新加坡首個由公用事業局經營和擁有的海水淡化廠,主要目的是確保能建立起自身的海水淡化相關技術和經驗,以及能作為測試新科技的試點平台。
此外,這個占地面積僅3.5公頃的海水淡化設施,是新加坡面積最小的海水淡化廠。
然而,完善精密的策劃與設施安排卻使它能與面積比它大約一倍的新泉海水淡化廠生產同等水量。
為減少碳排放,這座海水淡化廠也是新加坡首個裝有太陽能板的海水淡化設施。
除了大士海水淡化廠,今年入圍角逐成為年度海水淡化廠的還有阿曼(Oman)的Barka 4 IWP、突尼西亞的Djerba和埃及的Galal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