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著手應對日益複雜的食品供應鏈和氣候變化,一項旨在加強食品安全法規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法案將使更多食品類型的儲存成為可能。新法案有相關條文使「食品處理」的定義更廣泛,涵蓋生產、包裝和運輸等各環節,以確保食品鏈的各工作者負起安全責任。

圖源:FACEBOOK
新法案授權政府適時優化食品庫存
1月8日,新加坡議會通過了《食品安全和安保法案》,新法案還規定了對涉及不安全食品的違法行為更嚴格的最高處罰,這些違法行為會導致消費者生病和人身傷害。
新法律還將禁止因欺詐或多次食品安全失誤而被吊銷許可證的違法者,持有相同類型的新許可證最長延遲三年。而當前的規定是,被吊銷執照的人士可在被定罪後立即重新申請同一執照。
關於制定綜合法律的必要性,負責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與人力的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表示,農業食品供應鏈變得越來越複雜,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和更多潛在的故障點。在食物到達我們的餐桌之前,基本成分很可能在多個國家種植,在另一個國家加工,然後包裝並分發給當地的超市和零售食品企業。
結合現有法令的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通過後,將從今年下半年至2028年分階段落實,先從昆蟲和尚未批准的新型食品等特定食品,以及非包裝飲用水開始,以協助業者適應及順利過渡。

圖源:FACEBOOK
許寶琨指出,當局將提前通知業者和公眾有關措施,讓業界有時間做準備。法案擬議的「特定食品」指的是需要當局加大監管的食品。業者在新加坡推銷或供應前需獲當局批准,這包括轉基因食品、昆蟲食品等新型食品。
此外,未來食品業者申請執照時,需提交食品管理計劃確保業務記錄完善,可在24小時內提供召回工作記錄;若食品局啟動最低庫存要求,則要達到一定庫存量。農場和飼料生產商在申請執照時也要提交管理計劃,保持業務記錄等。
法案通過後,政府在繼續現有的白米庫存計劃的同時,也可在必要時要求關鍵食品或飼料供應商等達到一定庫存量。當局目前不打算把最低庫存要求擴大至白米以外的食品,在做出決定前將諮詢業者的意見,好讓業者有充足的準備達到要求。
新法案將提高最高罰款和監禁刑期
值得關注的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在不同法令下的懲罰有所不同,政府將統一刑罰框架,提高最高罰款來加強監管機制,以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銷售不安全食品業者的最高罰款額將從5000元提高到5萬元。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指出,法案旨在強化新加坡食品安全機制來保護消費者,並支持領域發展。目前,不同法令的相似罪行刑罰不同。例如根據衛生肉類與魚類法令,售賣不安全魚肉產品,違例者可面對最高5萬元的罰款,但如果售賣的是其他食品,則會根據食品銷售法令面臨最高5000元罰款。

圖源:FACEBOOK
新法案將把嚴重的食品安全違例行為的刑罰統一,初犯的公司可被罰款最高5萬元;初犯的個人則可被罰款最高2萬5000元,以及坐牢最長24個月。這是考慮到衛生肉類與魚類法令的現有刑罰,也是現有食品法令中最高的。同時,刑罰根據違例行為的嚴重程度、對公眾健康風險等因素而定,供應不安全食品等嚴重觸法行為將面對更嚴厲的懲罰。
傅海燕表示,涉及食品處理程序的現有罪行過於具約束性。新法案有相關條文使「食品處理」的定義更廣泛,涵蓋生產、包裝和運輸等各環節,以確保食品鏈的各類業者負起安全責任。新加坡食品局也可更靈活地應對食品安全風險。
有鑒於整合工作,現有法令的部分違例行為能以監管制裁方式取代。例如違反進口執照條件屬行政類違例行為,無須上庭提控。食品局仍可以採取監管行動,如罰款和吊銷執照。這可讓法庭騰出資源,身為監管者的食品局也可以更快行動,直接向違例者發出監管制裁。
隨著新加坡面對不斷加劇的食品風險,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項新的單一食品法案。新加坡當前的食品供應網絡持續擴大,消費者希望有更多新類型的食品。食品安全風險可出現在供應鏈的任何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