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自雇EP」是一種「捷徑」——註冊一家公司,給自己發發工資,交個申請就能移民新加坡。
「政府不是傻子,想用空殼公司拿EP,無異於緣木求魚。」來自安遷移民的Elena分享自雇EP這條「近道」的正確走法。

左:安遷移民聯合創始人 Elena 右:OhSunny創始人Ada
「我在中國從事服裝行業20多年,來新加坡之前,在這裡沒有積累任何人脈資源,但是新加坡有著透明的政策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憑藉著誠實肯干,我們已經開了6家店鋪了」 Ada如是說。如今,她已經在新加坡經營著自己的服裝品牌「OhSunny"。
月薪代表你的心
自雇EP並非新加坡移民局的官方術語。
簡單來說,自雇EP就是你在新加坡註冊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然後把自己聘為高管(董事/CEO),申請一個工作簽證(Employment Pass)。你既是老闆,也是員工。
新加坡確實通過這種方式歡迎創業者,但它更希望你真的能為當地經濟作貢獻。所以政府的邏輯是:公司要真開,業務要真做,工資還得發得起。
所以,想要順利拿到自雇EP。給自己開的月薪,需要1萬新幣起步,如果是高科技或稀缺行業,要求可能適當放寬。
因證件有效期是12個月起步,所以公司註冊資金達到25萬-30萬新幣,就足以向政府證明你有足夠的資金來保障薪水以及公司日常運營。
同時也需要提供明確的運營計劃,向政府證明業務的可行性和市場前景。
「我有一位客戶就是低估了資金要求,只在公司帳戶注資了幾萬新幣就要求我們幫他遞交申請,雖然我當時提醒了他這樣做的風險,但他還是堅持。」Elena無奈的說:「結果就是人力部認為他的資金不足以支持公司的運營,直接拒絕了EP申請。」
經驗和學歷,哪個才是EP申請的關鍵?
EP是為創業者和專業人士設計的申請類別。 許多人難以「一步到位」,而是希望從零開始,通過打工拿到WP或S Pass,積累一定經驗和資本後,再走自雇EP的路。
還有一些已經從業多年的人,可能希望開公司申請自雇EP,但他們的學歷並不高,或者學歷與實際工作並無直接關係,應該如何處理呢?
對於從零開始積累經驗的申請者,政府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申請者的行業經驗是否與目標行業一致。
是否在現有工作中積累了顯著的技能或取得了相關成就。
職位晉升是否具備合理性,例如從技術工人逐步成長為管理人員或獨立創業者。
例如,Elena解釋道:「如果你曾是餐館服務員,月薪2500新幣,突然間就成為了全棧工程師,薪水躍升至1萬新幣以上,政府可能會質疑你的職業路徑的合理性。」她補充道,政府特別關注申請者是否具備開設和運營公司的能力。
對於已從業多年但學歷較低的申請者,政府的審查角度有所不同。 具體情況要根據年齡和工作經驗來區分:
年輕申請者:政府更看重學歷。
年長申請者:政府更看重工作經歷。
「如果你工作多年,但從事的工作與學時專業無關,只要你的職業路徑能夠體現出來,政府通常能理解這種情況。」Elena說道。「相比之下,對於工作經驗較少的人,學歷與工作性質的匹配度則成為申請EP時的主要考慮因素。這涉及到個案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添加Elena的微信號ElenaKwa_TIP,根據個人情況獲得專業意見

「拿了EP後,我能得到什麼?」
拿到EP,你就有了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合法身份。不僅如此,EP還附帶了不少福利:

首先是創業的自由度很高。新加坡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地方之一,政府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你的公司可能起步沒多久,就能感受到優待政策的好處。
其次,你的家人可以一起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只要你的月薪超過6,000新幣,配偶和孩子就可以申請家屬簽證,孩子還能入讀國際學校或者私立學校。如果薪水超過12,000新幣,父母也可以申請長期簽證,一家人都能住在一起。
最後,如果你運作得當,持有EP兩年後,你就可以申請新加坡的永久居民(PR)。這是通向更穩定身份的一步,也是很多人選擇這條路的原因。
自雇EP:不僅僅是通往PR的「捷徑」
說到底,自雇EP這條路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也並非以訛傳訛的「捷徑」。如果你有一定的資金儲備,有清晰的創業計劃,並且願意投入時間去了解新加坡的市場環境,那自雇EP或許是通向PR最快的方式。
但是,自雇EP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身份」上的改變,它更是一種責任,一種長期投入的精神。
畢竟,在新加坡創業,不僅僅是為了一個身份,更是為了開拓一份事業。你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不僅為自己的PR之路鋪平道路,也在新加坡的經濟和創新精神貢獻力量。
想了解如何規劃最優路徑? 掃描下方二維碼 跟Elena一對一溝通

(微信ID:ElenaKwa_TIP)
Alex丨編輯
CY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安遷移民留學、Designer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