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馬新兩國在設立柔州設立柔新經濟特區,並探討採納無需護照的二維碼(OR)陸路通關程序,讓馬新兩國通關更加便利。受訪觀察家們認為,不用出示護照、僅掃描二維碼即可通關的安排,以及批准在關卡進行數碼化貨物清關的計劃,有望加快柔新經濟特區的發展。
但有些人觀察家指出,兩國需儘快確定經濟特區的規模和範圍,特別是馬來西亞一側,投資重點才能有一個清晰的藍圖。
《亞洲新聞台》報道,分析家指出,全球多數經濟特區都沒有免護照通關的安排,柔新經濟特區若讓出入境程序更簡易,足以改變遊戲規則。
馬來西亞泰萊大學哲學、政治與經濟項目主任王建明受訪時指出,柔佛和新加坡將越來越被視為一體化地區的一部分,人員和貨物也可自由高效地流動,有可能使柔佛和新加坡將越來越被視為一體化地區的一部分。
「人員和貨物也可自由高效地流動,有可能使柔佛經濟特區成為比中國深圳和香港更具經濟活力的地區。」
新山KGV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的研究和投資服務主管陳偉沺(譯音)也表示,第一份協議已簽署,投資將很快一飛沖天,但關鍵在於引進理想的產業,為兩國經濟創造更大的乘數效應。
「只有打通海關和港口的瓶頸,跨國經濟特區的無縫合作才有可能實現……一系列舉措表明,雙方都有決心和熱情使經濟特區取得成功。」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強調,免護照通關還需考慮移民安全問題,尤其是進入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是否需要不同安排。
他預計,馬來西亞不會在柔新經濟特區旁設立單獨關卡,而是希望為有意前往其他地區的旅客提供不同通關程序。
受訪觀察家認為,依斯干達區域將迎來第二春,發揮其作為區域經濟中心的潛力。但是,馬新兩國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並未說明經濟特區是否涵蓋整個依斯干達區域。
不過,他們認為,無論如何,馬來西亞政府都應明確界定具體地點,以便計劃擴大或外包業務的新加坡投資者和企業更了解柔新經濟特區是否可行。
新加坡公共政策顧問德瓦達斯說,迅速確定具體的位置和邊界,對於讓潛在投資者了解計劃的前景至關重要,同時也需要對柔新經濟特區與新加坡之間,以及柔新經濟特區與更廣泛的馬來西亞半島和其他地區之間的實體和數位連接,作出明確和合理的承諾。
王建明則建議,除了依斯干達以外,柔新經濟特區還應包括柔佛中部、北部和東部地區,以便讓柔新經濟特區具有一定的規模經濟效益,並成為這些地區急需的發展催化劑。
但陳偉沺不同意見,他認為,馬來西亞政府應在依斯干達指定一個區域,而不是整個依斯干達,在其成功後,分階段讓其他地區複製這個模式。
馬來西亞房地產公司-何振順研究私人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員何文雄認為,較小區域的成功幾率會更高。
無論柔新經濟特區的規模如何,分析師都認為,兩國政府都需要表現出政治意志,以便在短期內完成這個計劃。 這一點在兩國領導階層即將迎來重要交接之際尤為重要。
柔佛蘇丹依布拉欣陛下將於本月31日就任成為馬來西亞第17任國家元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有意在今年11月人民行動黨慶祝成立70周年之前交棒給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王建明認為,柔佛蘇丹會對柔近經濟特區有非常強烈的意見,尤其是在落實速度方面。
他也認為,柔新經濟特區的成功也取決於兩國的主要部門如何協同內閣成員和政府機構的努力,以構思想法並有效執行。
他說,馬來西亞經濟部長拉菲茲和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這兩名部長需要以戰略和協商的方式,讓儘可能更多的部門和機構參與進來,這樣才能討論出儘可能更多的增值想法和倡議,並及時將其納入經濟特區的框架中。
陳偉沺則認為,兩國領導層的交接不應引發柔近經濟特區協議的根本性改變,可能會繼續在經濟特區倡議中採取雙贏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