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採取堅決措施應對不斷上升的電話詐騙問題,引入了一項全新的法案,旨在嚴格限制電話卡的濫用。本文將詳細介紹這項新法案的關鍵點和預期影響。
1. 新法案簡介
新加坡政府計劃推出一項新法案,旨在遏制不法分子濫用本地電話卡(包括實體卡和eSIM)進行詐騙活動。該法案將對個人隨意將個人資料提供給他人用於註冊電話卡、售賣或轉讓註冊在自己或他人名下的電話卡,或無正當理由持有他人的電話卡的行為,設立嚴厲的刑事處罰。

來源:聯合早報
2. 法案制定背景
面對去年詐騙案件同比增長46.8%,造成的總損失達到約6.52億新加坡元的嚴峻形勢,政府決定採取行動。詐騙分子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本地電話卡進行欺詐和非法放貸,導致被濫用的本地電話號碼從2021年的5867個增加至2023年的23519個,損失金額翻了近兩倍。

來源:聯合早報
3. 制裁措施
對個人
根據新法案,任何個人如果違反了關於電話卡使用的規定,例如隨意把個人資料交給他人用於註冊電話卡,售賣或轉讓在自己或他人名下註冊的電話卡,或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接收、供應或持有他人的電話卡,都將面臨重罰。
具體來說,罰款可達最高1萬元,或最長三年的監禁,甚至兩者兼施。這一規定體現了新加坡政府對於打擊電話卡濫用行為的嚴肅態度,通過設定重罰以達到震懾效果。
對零售商及其高管和職員
更進一步,新法案對那些協助註冊電話卡的零售商採取了更為嚴格的態度。如果零售商在幫助客戶註冊電話卡時採用了欺詐手段,比如使用虛假信息或未經授權的資料,不僅企業本身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其相關高管和職員也可能因為參與或默許這種欺詐行為而被判處監禁。
這表明法律不僅要追究公司的責任,也將個人行為納入懲罰範疇,從而形成對企業內部管理和員工行為的全面約束。
4. 強化執法權力
該法案將賦予警方更多的權力,以對三種違法行為——不負責任的電話卡註冊行為、無正當理由接收、供應和持有他人或未註冊的電話卡、以及零售商以欺詐手段協助註冊電話卡——採取更嚴厲的行動。
5. 合法與非法的區別
新法案明確指出,只要是為了獲得回報而交出電話卡或個人資料,或未採取合理行動核實接收方的信息或目的,都將被視為違法行為。然而,為子女註冊電話卡的父母等合法轉交電話卡的情況不會構成罪行。
6. 法案的預期效果與進程
新法案不僅針對個人,也適用於公司和非法人組織。該法案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在國會進行二讀並辯論,期望通過此法案強化對電話卡詐騙行為的打擊力度,從而保護市民免受詐騙侵害。
此外,法案還擬議修訂公共秩序和滋擾相關法律,為防詐和網絡犯罪演習發送釣魚信息提供免責條款,進一步加強國家對於詐騙活動的防控能力。
參考資料:
1. 政府擬新法遏制本地電話卡濫用行為 打擊詐騙等罪案,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