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年中,新加坡貨幣的顯著升值在平衡國內供需關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這種升值也導致新加坡實際有效匯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簡稱S$REER)的提高,引發了對國家出口競爭力可能受損的擔憂。

圖源:雅虎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副局長兼首席經濟師魯賓遜(Edward Robinson)最近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新元的升值通過減少開支和轉移效應,幫助國家實現了供需的更好平衡。儘管如此,隨著實際有效匯率的上升,人們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影響新加坡的出口能力。
01 出口疲軟由外部需求下降所致
魯賓遜認為儘管新加坡在2022年末至2023年初出現了一系列出口疲軟的數據,但這主要是由外部需求的下降所致,並非因為新加坡失去了外部競爭力。

他強調,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在去年11月結束了連續13個月的萎縮,而在12月和今年1月的表現也有所起伏,這主要受外部需求的影響。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電子行業在經歷了前一年的繁榮之後,去年出現了周期性的衰退,也是由於外部需求的減弱,即使新元貶值,也不太可能刺激出口增長。本地電子出口的衰退和最近的復甦與區域內其他大型電子製造商的情況相似。
02 新元升值不一定會成為經濟增長的負擔
如果MAS沒有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國內物價可能會過熱,全球價格的上漲將轉嫁到新加坡,導致通貨膨脹持續時間更長,給家庭和企業帶來沉重負擔。
MAS的模擬測試表明,如果沒有新元名義匯率上升帶來的緩衝效果,國內進口價格將會更快上漲。在勞動力市場已經達到極限的情況下,如果需求進一步增強,將對工資成本產生上行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經濟可能會持續面臨高通脹,整體通脹率可能在某些季度飆升至8%,超過2022年第三季度7.3%的通脹高峰。

新加坡經濟的競爭力不僅僅取決於匯率或成本比較,還包括人力資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政府機制等其他因素,因此,新元的升值並不一定會阻礙投資或成為經濟增長的負擔。
通過對新加坡經濟和貨幣政策的深入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國家的經濟走向和政策調整的後果。隨著新加坡經濟的不斷發展,貨幣政策的微調將繼續影響著國家的財政健康和市民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