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商品價格差一倍 折扣商店價廉是否物美?

很多在折扣商店的商品售價比一般超市便宜。(圖:林佳穎)
本地有一些折扣商店,售賣的商品在各大超市也找得到,價格卻相差甚遠,近期就有網民指出,在超市售價近9元的一款麥片,在折扣商店只要1元。
這些廉價商品是「冒牌貨」還是「次等貨」,還是背後隱藏著什麼策略?《8視界新聞網》帶你向業者和專家了解。
批發進口商吳翰賓指出,像Valu$(Value Dollar)這樣的零售店很多時候是從中東等第三世界國家進口商品,而這些國家生產費用比較低,所以貨源成本可能比連鎖超市來的低。
「這些貨源用的材料可能不一樣,例如士力架(Snickers)巧克力,就跟一般超市進口的口感不一樣。很多時候,這些品牌在進口到不同國家時,會稍微做調整來迎合當地的口味,所以味道上會有差別。」
記者走訪職總平價超市、Giant超市和Valu$商店對比好幾款商品的價格時發現,這些商品的製造地相同,不同的是進口商。

一般超市和折扣商店售賣的情繽咖時焦糖餅乾(Lotus)價格差距。(圖:林佳穎)
三家零售商售賣的250克裝和情繽咖時焦糖餅乾(Lotus)都是在比利時製造,職總平價超市和Giant超市的商品都是本地進口商進口的,售價分別5.55元和5元;Valu$售賣2.95元的商品則來自英國,但沒有清真標誌。
同樣在瑞士製造的瑞士蓮(Lindt)巧克力,超市和折扣商店的價格也相差將近一半。本地公司進口的商品在職總平價超市售賣6.60元,在Giant超市售賣7.35元;Valu$通過澳大利亞和非洲進口商採購的同款商品卻只要3.95元。
但是,記者也發現,一些商品看起來根本「一模一樣」。職總平價超市售賣2.75元的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和Valu$售賣1.90元的同款商品,都是在瑞士製造,並由同一家馬來西亞公司進口批發。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謝麗燕指出,這些價格差距存在多重原因,例如存貨過剩,或是存貨外觀有瑕疵,不能在一般超市或百貨商店出售。業者也可能是採取虧損領導者策略(loss leader strategy),讓產品定價低於成本,以吸引顧客或藉此出售其他更昂貴的商品。
「這些商店可以利用數量優勢降低從供應商進貨的成本。像(Valu$和ABC折扣超市背後的)Radha Exports這樣的公司大量採購商品,用比一般超市更低的價格在Valu$和ABC折扣超市出售,以達到規模經濟效益(economies of scale)。」
此外,折扣商店也可能以更低價出清保存期限較短的商品。像是網民發布帖文對比的麥片,職總平價超市和Valu$商店所售賣的都將在今年11月初過期,保存期限只剩兩個月,Valu$商店就以1元超低價出售。
至於記者比對的瑞士蓮巧克力,Valu$商店售賣的即將在下個月過期,職總平價超市商品的保存期限則是明年6月。
謝麗燕就提醒消費者,購買前應該檢查產品的包裝、保存期限和產品標籤。
吳翰賓也說,據他了解,這些廉價商店的供應商供貨後是不能退款的,例如如果新加坡食品局下令召回產品,或是產品保存期限出問題,商店都要自行承擔成本。
反觀一般的超市,他們可以把貨退回給供應商,供應商會承擔成本,給予退款。
Radha Exports發言人答覆詢問時表示,公司採取高效的業務模式,從世界各地進口商品,並保持供應鏈精簡,從而降低成本。
「一旦確定了存貨,我們就會以大批貨量進口,並通過零售連鎖店將節省下來的成本也分享給顧客。」
發言人也強調,雖然商品價格比一般超市低,但公司一直都會確保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這些商品的價格可以相差甚遠,但味道有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