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完年末假期
很多人回到了日常工作之中
還有些忙碌
今天,椰子收到了椰友來稿
猛然發現......

「原來,馬上就是春節了」

椰友給媽媽買了東西
媽媽卻讓她退了
她很傷心也很沮喪。。。

老公的一句話讓她愣住了
原來,是新年到了
媽媽只是希望能夠一家團聚

又是一年新春到
原來,又到了要回家的時候

就在剛剛!熱搜上榜
春運火車票已經賣出去
超過3億了

40年來,每年約30億人次出行
這場號稱人類最大規模
「周期性的遷徙」
又一次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今年,是個早年
春運來的也更早一些
1月10日-2月18日,為期40天
大家都準備回家過年了

最近,我們的朋友圈裡
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搶票求助力的

曬「天價機票」的

已經到家了的

就連這幾天來公司
中國同事打招呼方式都不一樣了
以前是:「吃了嗎?」
「周末去哪溜娃了?」
現在是:「過年機票買了嗎?」
翻倍機票、中轉兩次
披星戴月、拖家帶口
新加坡過年只有兩天公共假期
回去,還得請個長假...

連爸媽都說:
想回來什麼時候都能回
不在這幾天
今年,可別再折騰了
過節了,總有一些人無法歸鄉,有的是自己不願回去,有的是身不由己,各種各樣的理由,各式各樣的人生。
羨慕
還有家可回的人
「真羨慕那些春節回國的人,我已經沒有家可回了,父母過世後房子賣了,也沒有兄弟姐妹。
現在家就是新加坡的這個家,有老婆、有孩子。少了一份當初的掛心,多了一份難言的鄉愁。」
—— 38歲,中年老張

推廣

一個人
在新加坡過節
「來新加坡讀書兩年了,一次都沒回去過,回家一趟開銷太大了,機票是我爸兩個月工資。
而且,學校也不放假,我們幾個朋友約好去做兼職,有3倍時薪呢。不過跟爸媽可不能這麼說,要不然,我媽肯定又偷偷抹眼淚。
記得去年大年三十,剛從東海岸的韓國餐廳打工下班,趕緊給家人打電話拜年。

『爺爺奶奶過年好,給你們的金獅子藥油用完了嗎?沒有了跟我說,我再托同學幫我捎回去!』
『媽,過年好,你們都吃飯了嗎?別惦記我,跟朋友一起過年呢。我爸呢?是不是又喝多了,叫他少喝點注意身體。
一會我也給外公外婆打個電話,不跟你說了哈,我去跟朋友吃火鍋了!』

掛了電話,望著海上星星點點的燈火,看著空無一人的沙灘,我忍不住流淚了。
自從來了新加坡,我就只報喜不報憂,都快堅持不下去了,還跟我媽說 『挺好的』,說多了,連我自己都相信了......」
——19歲,留學生丹丹
今年
接爸媽來過年
「和所有坡漂的人一樣,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畢業上班了,能接爸媽來新加坡玩幾天。
攢夠錢容易,說服他們來可不容易,古有諸葛亮三顧茅廬,今有朱小妹三請父母。
中秋的時候,他們說機票太貴了,讓我有錢自己留著花,拒絕了我的邀請;
聖誕節的時候,他們說出國一趟太麻煩,還得辦護照,拒絕了我的邀請;
春節的時候,護照也有了,我說我拿了年終獎一再邀請他們來,他們有點動心了......

我聽到電話那邊媽媽說,『閨女邀請好幾次了,要不然咱們去吧?』
終於,沒出過國門的老朱和老趙,第一次踏上了新加坡這座小島~
見面的那一刻,信息量可大了~
老朱颳了鬍子,擦亮了皮鞋。老趙染了頭髮,燙了新的髮型。小朱我破天荒的把出租房收拾的一塵不染,就等他們的到來。

進了我的出租房,我爸說『挺好的,挺乾淨。』
我媽又要哭了,她覺得我怎麼住在這麼小的房間裡,覺得我一個人在外面,肯定受了不少她看不見的苦。
我打開他們帶來的,快滿到爆炸的行李箱,桃子、零食、家鄉特產...都是視頻時我說想吃的東西,他們都記得。

圖源:微博
這幾天,我帶他們去了魚尾獅公園,濱海灣,去了牛車水趕春節市集,動物園,聖淘沙......
他們看什麼都新奇,做什麼都拍照,發了朋友圈之後,親朋好友都來點贊。看著他們驕傲的樣子,真的好滿足。

時間過得特別快,不久就是離別的日子了。原本,室友都回國過年了,客廳騰出來給我住,爸媽住我的房間。
他們臨回去的那晚,我和媽媽一起睡,爸爸在客廳。躺在媽媽的懷裡,聞著熟悉的味道,媽媽的手臂軟軟的... 那一刻,我心裡太不舍了!

送他們的時候我沒哭,這一趟玩的好好的,爸媽挺高興,有什麼好哭的;
回家看到一冰箱的餃子,我也沒哭,爸媽特地給我準備的,有什麼好哭的;
看到媽媽讓我少吃小販小心,沒錢了一定跟爸媽說的微信消息,我還是沒哭;
然而,夜深人靜只剩我一個人,想到媽媽溫暖的懷抱,想著她摸著我的頭入睡,我終於忍不住了......」
——32歲,白領婷婷

不回去的理由總有太多太多
回去的理由卻只有一個
團圓
對大部分在新加坡漂著的人來說,過年回國,就是一種傳統,一種信念,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算票再貴,路途再遙遠,也必須要弄到一張回老家的機票。
貴
也得回去過節
「老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你以為貴的只有機票錢?包紅包,買手信,回家路費、親朋聚會,樣樣都是錢吶~

過年回家有多貴?那簡直是吭哧努力一整年,一下回到「解放前」。
但是,我仍然堅持每年回國,我總記得自己出國前,大家都來送我。
親人擁抱著我,在包里偷偷給我塞了傍身的路費。朋友拍拍肩膀,說兄弟一路順風!

有些小夥伴總害怕回去過年,七大姑八大姨關心你的薪水,關心你的婚戀狀況。說回家就像是一場考試,檢驗你在外面混的好不好,一個月掙多少錢,房子買的大不大?
我有存款、有家庭、有房子,並不懼怕這一年一度的檢驗。看著爸媽開心的樣子,和朋友訴訴衷腸,也給了我繼續努力下去的勇氣。

什麼年味淡了,親戚太煩了,你能不能別那麼矯情!
高鐵越來越快了,直飛航班越來越多了,家裡也修路了。別讓家的距離卻越變越遠,別讓親人的心越來越疏離......
——30歲,IT小趙
哎
誰讓我媽就我一個兒子
爸媽一輩子連北京都沒去過,更別說出國了。來了新加坡10年了,每年都回去,我家鄉是個小縣城,下了飛機要坐汽車,每次都是真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