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玩君一直是呼籲環保的小衛士,
對於政府出台的任何環保政策
都是全力支持,
一直以來,
我們都知道其實目前的全球環境,
有過度消費,
快消時尚更是每年成千上萬的積壓,
很多品牌都會銷毀多餘的積壓
類似下面的新聞,也不足為奇

由於很多服裝的不料都不是再生材料,
所以可以想像對整個環境影響有多大,
我們的下一代將面臨什麼?!
哎呀呀,有一點點嚴肅,
發現問題其實沒關係,
我們大家都開始去試著儘自己的力量改變一點點
因為我們不一樣,
也許明天還真的不一樣!

其實不少品牌現在也開始想辦法,
希望為環保出一分力。
比如今年初的HM
就推出環保系列,
面料材質都是天然,舒服
還記得嗎?代言人就是美得冒泡泡的
YY佟麗婭


特別讓瞎玩君高興的是,
我們新加坡的設計師,
新加坡的品牌,
也都在為環保出力,
主打「可持續時裝」(sustainable clothing )

本地設計師徐俐玲
兩年前創辦了可持續時裝品牌Esse
她解釋,與市面上快速時尚的服裝相比,
可持續時裝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大方面:
設計、布料 和 製造過程

徐俐玲說:「在設計上,大多時尚品牌是跟著潮流設計,我們則不跟隨季節或潮流轉變,而是設計比較經典、比較持久的。布料方面,其他服裝品牌使用成本較低的布料,這些布料通常是用塑料製作,例如人造纖維(polyester)和尼龍(nylon)。而我們使用的是100%天然纖維,例如有機棉(organic cotton)、天絲(tencel)和亞麻(linen)。這些布料的製作方式對環境影響較低,也需要較少資源。」

可持續時裝的產量也較少,並會確保生產線的工人獲得良好的工作條件及待遇。Esse的服裝產品的價格從新幣70元起跳到上百元。徐俐玲表示,可持續時裝的價格與快速時尚品牌相比,高出10% 到20%。她坦言,這也是她面臨的一大挑戰。「大家都認為環保的服裝比較昂貴,他們也比較習慣快速時尚的概念,穿一次就丟。我們的布料成本較高,但是(可持續時裝)比較耐、可以穿較久,如果顧客可以長期穿,平均花費是差不多的。」

泳裝拖鞋 也使用再循環原料
來自愛爾蘭的Paula Kenneally,
在三年前搬到新加坡居住,
也在同一年創辦了可持續泳裝品牌Ubu。
該品牌的泳裝以再生尼龍(Econyl)製成。

這款再生尼龍原料來自於海洋中的廢棄塑料、漁網等,而且可以無限回收。36歲的創辦人Paula 說:「(這款布料)和100%原生尼龍是一樣的,但更強韌耐用。(我們的泳裝)也屬於慢時尚(slow fashion),我們的設計不是根據當下的潮流。我們每一批(泳裝)的出產量不高,重視道德製造。我們也履行社會責任,我們會將一部分的銷售額捐給慈善。」

除了時裝,拖鞋也可以既時尚又環保。澳大利亞籍Jennifer Gregory是在今年3月,將美國環保拖鞋品牌Indosole引進新加坡。

該品牌最特別的一點就是,所有鞋子的鞋底完全是由廢棄輪胎做成的,產品全是在印度尼西亞製造。「全球每年有多達15億個輪胎被丟棄。在印尼,我們看到路上有很多被丟棄的輪胎,有些甚至被丟進大海里。我們需要賦予這些輪胎新的用途,我們使用整個輪胎製作鞋底,給予它新生命。我們至今重複利用8萬個輪胎,單是在今年我們就已回收20公噸的橡皮。」

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可持續產品的銷售量也有所增漲。
徐俐玲說,從創辦Esse到現在,銷售量增加了約20%,這是令人鼓舞的。「我覺得他們考慮環保這方面,會整體來看他們的生活習慣,從吃的食物到消費的產品,他們會更謹慎購物。」
Ubu創辦人也反映,隨著越來越多人認識這個品牌,過去半年的銷售額也增加了不少。「很多人認為可持續時尚很單調,但絕對不是。大家只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但我覺得這有在改變。」
親愛的瞎玩友友,你知道嗎,
選擇合適的布料,
也可以為環保盡一份力?
少買兩件不環保材質的服裝,
試著穿環保材質的服裝鞋子
不就是我們可以開始做的嘛!

